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由权利无限制到相互制约,从锦衣卫看出一部明朝浓缩史

2020-06-12 14:55 北京晚报 TF008

明末史学家沈起曾评价:“明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厂卫。”可见在当时一部分人的心中,明朝内部的厂卫特务制度对明朝国体的影响,要远比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大得多。后世而言,可能谈到明朝与其他朝代的区别,现代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锦衣卫飞鱼服、东西两厂太监高手等等,他们已经成为明朝的文化符号,烙印在国人的心目中。

作者 肖浩


《锦衣卫》易强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围绕着锦衣卫还有很多迷雾等待拨开,历史作家、《蒙古帝国》作者易强,就锦衣卫的来龙去脉和人们对他们的误解进行梳理解读。在官方史料、民间杂记等资料中寻找蛛丝马迹,以《锦衣卫》一书,还原历史上真实的锦衣卫,揭示了锦衣卫作为特殊组织在明王朝官场中错综复杂的关系。

锦衣卫的设置源自明太祖朱元璋,最初的目的是用来维护纲纪礼仪;作为皇帝的仪仗队和私人卫队,是皇帝权威的象征。在《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元璋在称吴王之后,曾和左相国徐达谈到元朝为何而失天下。朱元璋认为元朝之所以天下大乱,就是因为纪纲不立,主弱臣强,威服下移,导致法度不行,人心涣散。建国之初立礼法是朱元璋认为最重要的头等大事。

这次谈话发生在朱元璋称吴王,诸将领封侯拜相两天后,朱元璋见到了那些因封官而露出丑态的将领。所以礼纪纲常是朱元璋急需要解决的事,他着手在此方面制定制度,不光约束大臣,还要求子孙后世都按照他所制定的方针、制度来治理国家。

基于此职能,锦衣卫有两个前身。一个叫“拱卫司”,主要职责是设置仪仗,安排甲士和校尉,它们熟知各种礼仪,配合礼部完成仪式,是正七品。当时拱卫司挂在大都督府之下,由大都督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直接统领。另一个前身是负责侍卫、法驾、卤簿的仪鸾司。这个司内以武官为主,且武艺超群,在各种仪式中履行仪鸾司维护着秩序,充当执行者。

两司在明朝发展过程中,文官职能逐渐被其他部门所替代,武官的职能逐渐被突出出来。拱卫司被改为都尉司,后又改成了“亲军都尉府”,升级为正三品,掌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之后,仪鸾司也并入其中作为一卫,按照明朝的建制,一卫是5600人,此时,锦衣卫的前身亲军都尉府已经统管33600人。并且其核心主力成为朱元璋的贴身护卫,赐予守卫金牌。基本上完成了由文到武的过度。洪武十五年(1328)朱元璋下令裁撤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以“锦衣卫”的名字取代老机构,锦衣卫正式宣告诞生。

在作者易强看来,锦衣卫为维护礼仪纲常而生,但基于现实需求,这支队伍与皇帝的亲近和他们直属于皇帝一人的特性,锦衣卫逐渐被赋予更多的权力。如果说朝廷是皇帝表达国家权力的重要部门,那锦衣卫就是表达皇帝个人权力的最重要的执行机构。锦衣卫不光反腐锄奸,开设皇帝的私人诏狱,而且基于外交、政治上的需求又授予锦衣卫受降、出使、处理低级外交事务的权力,出于信任还授予锦衣卫调派兵马的权力。可见锦衣卫最初拥有的某些职能和权力,一开始都是皇帝的权宜之计,并没有什么规章或者建制,完全是在发展中逐渐成熟,成为锦衣卫的职责所在。

明成祖朱棣曾信用纪纲指挥锦衣卫,为他清除建文旧臣、巩固皇权。因为锦衣卫的权力直接来自于皇帝,所以除了皇帝,他们并没有权力上的限制。缉拿、逮捕、审问、监视、抄家、威胁等等,黑的白的、各种手段他们都可以为所欲为。往往只要做得不是太过了,皇帝一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们是皇帝伸向外朝、地方的手臂,有着极大的作用。纪纲受到明成祖的重用,恃宠而骄,做了很多贪赃枉法的事。在史料上记载,一名叫石班的宦官激怒了成祖,于是派纪纲用弃市之刑处死他。纪纲在执行过程中,则诱骗石班,以自己可以帮他向皇帝求情为由,榨干了石班的全部钱财。而后翻脸不认人,将石班杀死弃于街市,回头再向成祖复命领赏。诸如他看上的女人,被一名靖难功臣抢先一步得到,他则记仇在禁宫之中,差点把对方打死,而对方碍于他的权势竟认了,作为靖难功臣都不敢跟明成祖汇报。可见当时纪纲的权力有多大。

无限的权力给了品行不良的人,渐渐地纪纲就生出了不臣之心。他在家中穿御龙服、戴王冠、用帝王的器皿、听亲信对他喊万岁。他将明成祖从民间选的秀女,自己先挑好看的据为己有。甚至自己蓄养了许多死士,囤积了大量的兵甲,在朝堂上学着赵高玩了一出指鹿为马的荒唐戏,他的胆大妄为已经昭然若揭。树大招风终引来了明成祖的警觉,朱棣雷厉风行将纪纲打入都察院监狱,将其夷三族,所有同党一网打尽。

明成祖对锦衣卫产生了不信任感,又衍生出了以内朝太监为首的东厂机构。在日后历任皇帝的统治下,明朝的厂卫制度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融合,成为左右明朝最大的势力之一。两者依照当任皇帝的喜好,也在改变着自己的职能,在万历朝锦衣卫则变为敛财的得力助手;在天启朝锦衣卫则成为魏忠贤制约外朝的左膀右臂;在崇祯朝锦衣卫则大兴诏狱,扩大皇帝对于朝臣的不信任,成为皇帝的泄愤工具。

《锦衣卫》一书,以锦衣卫为主线,将锦衣卫的历史向前后延伸,从朱元璋脑海中的思想萌芽开始讲起,一直到明朝灭亡,南明政权中锦衣卫依旧作为皇帝和大臣的权力工具,参与之后的权力斗争。作者对锦衣卫并不是满腔怨恨,而是将其中的事讲明讲清。比如开篇就讲到了一位叫李若琏的锦衣卫指挥同知,他在任上兢兢业业,逢有冤案,他必反复陈情,多方面为冤案昭雪,在阉党霸朝政治黑暗的时候,他也不辜负自己的职责。崇祯朝,袁崇焕蒙冤入狱后,他极力为其辩解,不惜得罪上级被连降两级。此后,明朝的最后时刻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守崇文门的李若琏见大势已去,驰马回家,向紫禁城方向叩头痛哭,之后举火焚屋,全家殉国。或许这本书可以让你了解得更多,但更为重要的是让你破除一些对锦衣卫的偏见和盲目的崇拜。

 

来源: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08

分享到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土木堡之变到底有多惨?明朝自此迅速衰败

浅谈明代宫廷里的书法大家 欣赏张居正海瑞姚广孝作品集锦

运河码头虽旧迹难觅,但北京通州张家湾皇木厂村还留下这些烙印

朱元璋为何如此重视法律宣传?他还要求“户户有此一本”

《帝国夕阳:南明那些事儿》记述自大顺军攻入北京到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杀

永乐年间正式建慕田峪关,“北旮旯儿” 如今变成了“国际村”

明代对外朝贡体系“厚往薄来”,是“得不偿失”吗?专家如何解读

韩石山长篇历史小说《边将》亮相,将书写明朝边关将领传奇

明朝的“送还外交”:不仅厚待他国出海遇险者 还设有翻译机构

明代皇帝中最没有文化教养的朱由校 爱玩木匠活是魏忠贤引导的?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