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故宫600年是怎么算的?阎崇年在《百家讲坛》等节目的讲稿终于汇总了

2020-06-10 10:23 北京晚报 TF008

2020年恰逢北京故宫建立600年,清史名家阎崇年先生继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大故宫》之后又在喜马拉雅网络音频上做了故宫100讲,现在这些讲稿重新编辑整理成书《故宫六百年》,由华文出版社出版。

▌作者 李峥嵘


《故宫六百年》阎崇年  华文出版社

说到故宫600年,这600年是怎么算的呢?阎崇年先生说,明初的皇宫最早是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由他的嫡长孙建文帝即位,燕王朱棣取而代之年号永乐,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下诏以北平为北京,1406年下诏建北京宫殿,1420年北京宫殿建成,下诏“明年正月初一日以北京为京,时正式迁都北京,举行庆贺大典”,所以从北京皇宫1420年建成,到2020年正好是600年。

阎崇年先生说,故宫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故宫有过辉煌有过凯歌,也有过沧桑有过悲泣,见证一段滚滚江河的历史实录。故宫纷繁灿烂,琳琅满目,如何去讲故宫呢?《故宫六百年》里他关注了600年来那些和故宫相关联的人,人的命运、人的纷争、人的喜怒哀乐。作家把故宫当成一个历史的舞台,在这上面,帝王将相、后妃侍女、百官众臣、文化精英、书画名家,甚至能工巧匠、太监宫女、域外使者,都一一登场,讲述了离奇的故事、正邪的搏斗、后宫的玄秘、英雄的豪气和庶民的苦难。

《故宫六百年》不是歌颂帝王将相,开篇第一讲就是《血色皇宫》,古往今来所有的皇宫哪一座不是血染的呢,每次改朝换代都是尸骨遍野,血流成河。故宫也是建立在无数白骨的基础之上,因此当在讲故宫的时候,说“历史是胜利者和失败者共同推动发展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将军战功显赫的同时,不要忘记还有无数死难的人,因此要从多角度来欣赏故宫,有建筑的壮丽辉煌,文化的丰富多彩,有立德立业还有历史的兴盛衰亡。

对于读者朋友特别感兴趣的话题,阎崇年先生也做了回应,比如他在国内外各地演讲,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孝庄太后是不是下嫁多尔衮了”,这段皇家叔嫂关系一直以来被很多影视剧演绎,也是清史研究中的一个谜。阎崇年先生经过研究说:“目前所有的推测都没有过硬的证据证明太后下嫁了,但也不能完全消除关于太后下嫁的疑问,很多野史小说都只能姑且听之,不必当真。”书中澄清了几个问题,比如说多尔衮和孝庄不具备青梅竹马的客观条件,比如有人说皇太后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不得不下嫁多尔衮,但阎崇年先生认为顺治帝的继位是多种政治形势复杂斗争妥协的结果,不是靠皇太后依靠多尔衮一个人决定的。皇太后对多尔衮既重用又牵制,采用了非常复杂的政治手段才保证了幼小顺治帝的地位,当然国家大事也要依靠摄政王,所以也很注意和多尔衮关系的协调,但是这不等于可以证明太后下嫁。作为学者为什么要研究这样一个隐私问题呢?《故宫六百年》里说,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弄清事实真相,廓清戏说历史迷雾是历史研究者的责任。第二孝庄太后和多尔衮以大局为重,和衷共济结成合力,共渡难关,取得胜利,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第三,孝庄太后同摄政王多尔衮之间情愫可能有,但是下嫁之实确实没有。

《故宫六百年》的视野开阔,比如讲到隆庆皇帝、万历初年颇有成效的改革夭折,皇权摆脱了监督,畸形膨胀,为所欲为,在大明王朝走向衰落的同时,西方大国却在崛起,西方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尼德兰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战胜西班牙取得海上霸权,法国建立波旁王朝,俄国沙皇在极力扩张,西班牙人在澳门取得了贸易资格,荷兰组建了东印度洋公司、不断侵犯中国领海,而大明王朝已经进入了腐朽衰落的轨迹。

晚清的世界,六岁的同治、四岁的光绪、三岁的宣统面临的对手都是谁呢?当时美国已经实行了总统制,与同治同时代的林肯以反对蓄奴的政治纲领赢得大选。慈禧太后大体同时的英国既有女王也有国会,维多利亚女王严格遵守宪法,英国工业快速发展,号称“日不落帝国”。与同治、光绪同时的德国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日本伊藤博文大体与光绪同时,起草了明治宪法,废除日本封建制度,对建立现代国家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俄国与同治、光绪同时代的是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当西方国家已经工业化、民主制,清朝还是家天下、君主制,拒绝变通,因此清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逻辑,也是民意的自然选择。

故宫六百年倒数第二讲结束在海洋文化,反思2000多年来忽视海洋文化,忽视海防建设,忽视建立强大的军队,在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的时候,清朝的执政者还是沉迷于天朝上国的自我感觉,最终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大门。最后说到故宫的新生,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昔日的清朝皇宫变成了今日的故宫,从此开启了百年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故宫也由君有而成为民有,由君享而为民享。

故宫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伟大的故宫不仅是中华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也是绵延5000多年融合了多民族多种文化形态的中华文明无价的历史的见证。

阎崇年:我和故宫有三缘

问:听说为了研究故宫,您从1949年之后去了一千多次故宫,请问您是自己买票进去的,还是有特别通行证?

阎崇年:我去故宫,开始是买票,那时候是一块钱,相当于现在的一毛钱。后来我是带单位的介绍信去看档案,一个介绍信管一个月,过一个月再换一下。比如说暑假,除了休息以外每天都去。开门之前先到西华门外等着,一开门,出示介绍信,就进去了。为了节省时间,我带一个窝头,中午那时候没有茶水,会给你一碗白开水,我一面吃窝头,一面喝白开水,然后接着看档案,一直到下午闭馆出来。我大概这样连续去了有五年左右。

后来我在北京史学会任秘书长,很多会议都在故宫开,带开会的通知就可以进去了。后来我参加了紫禁城学会,开始是会员、后来是理事、后来常务理事、后来副会长,去故宫有时候带证明,有时候在门口说一下,给个条进去。

我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讲课后,故宫更多人认识我了。有一次去开会,看大门的先生手一伸,“阎老师,请,您不用登记了。”

还有就是为了去考察,事先约故宫的朋友在门口等我,比如我们去了坤宁宫,有三口煮肉的大锅,这个锅的直径多大、多深?他们陪着我,到了锅盖上面,拿皮尺量。所以,有些地方就是为了做研究去的。

为什么雍正由乾清宫搬到养心殿了,雍正从出家门到办公室的门距离多少?我都亲自带着尺子去测量。

问: 您在2012年的时候曾经出版过《大故宫》3本,还有《御窑千年》等等,2020年推出《故宫六百年》,在创作内容上创作心态上,有什么不一样?

阎崇年:我写了《大故宫》,还要再写《故宫六百年》,到底为什么?就是一个字:缘,这个缘有三个表现。

第一,情缘。因为我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到我,四代在北京,早先他们年轻时就从农村到北京,每隔两年回家探亲一次,到60岁老了再落叶归根。从北京回到老家,要讲故事,讲什么?就讲北京故宫的故事。我小时候听着奶奶讲故宫的故事长大的。

第二,地缘。后来我到了北京,住家在长安街南侧,距离天安门不到1000米,这是地理的地缘。我上中学的学校是清朝的昇平署故址,就是清朝皇家的剧团,所以我们学校和故宫就隔了一条街,这也是地缘。

第三,学缘。我学清史,我去故宫看档案、开会、参观、调查,给我提供了很多学术的条件,还有故宫很多的老专家、老朋友,经常跟我交谈故宫。

这样,我跟故宫有了情缘、地缘和学缘,所以我愿意写故宫。

《大故宫》写完了以后,觉得言犹未尽,还要接着写,为什么呢?《大故宫》主要是以建筑为一条线索,从横向来讲故宫。而这本《故宫六百年》是纵向,从明初永乐建故宫一直到现在六百年。因此我们读故宫可以纵观也可以横览,纵横交叉互相切换,更加立体去了解它。

问:这几年写故宫的书比较多,一种是写故宫里的藏品,有一种是写故宫的建筑,还有一种写故宫的历史,现在还有人写故宫的网红人或者是网红猫。您所著的《故宫六百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阎崇年:从藏品、建筑等等来写故宫的书太多了。但是从永乐建都一直到2020年,把这六百年按照时间顺序写下来,用上下两册系统说下来,好像在之前还没有。这样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读本,从故宫的营建,兴起,中间遇到了灾难,后来再兴起,改成故宫博物院,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故宫博物院,这么一条线索,六百年连起来,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故宫六百年》内容突出一个字:正,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正说历史。作为一个历史学工作者,不能戏说,只能正说。言必有据,所有重要的话都注出处。

第二,正说故事。这里面选了大约有一千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根据,都有记载,没有一个是我编的。

第三,正说道理。一本书光有道理没有故事,不好看;光有故事没有道理,不深刻。我讲了很多故事,基本上每一讲最后都抽出一些带有经验性的、总结性的、规律性的道理。

所以这本书的特点,一是正说历史,二是正说故事,三是正说道理,这是我送给广大读者朋友、媒体朋友一个小小的礼物。

问:很多人去故宫参观,总是问,冷宫在哪里?

阎崇年:冷宫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皇帝对哪个皇后、妃子不满意了,就把她贬到某个宫里。具体查哪个人打到哪个冷宫了,如果能查到,就可以顺图索迹,找到你要找的地方。

 

来源: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08

分享到

故宫角楼咖啡将亮相北京设计博览会,其中还有“康熙最爱巧克力”

顶级大展是最好的纪念,“被看见”是对六百年故宫的最大尊重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开展 乾隆年间漆纱首度与公众见面

明天起到故宫重温《水调歌头》,78件苏轼主题文物再现千古风流

好美!七夕的北京天空湛蓝,故宫一角成婚纱照圣地

“故宫以东”启动文商旅游超链接,刷新游客对“老北京”刻板印象

请查收,600岁紫禁城向你发送一封“云”端邀请!

诗意盎然!故宫北院南侧水域迎来白鹭、苍鹭

故宫内卫生间将启动升级改造,预计5年内完工

故宫每日预约人数上调至1.2万人,餐饮店文创店将陆续开放

时隔170余天后,故宫室内展厅再次打开大门

故宫室内常设展厅恢复开放,参观需戴口罩,观众“主播”多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