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炮击金门!央视这部纪录片首次深度披露历史内幕
为了回顾历史,启迪今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5月29日起重磅推出十集大型文献纪录片《一九五八炮击金门》。这是央视首次深度、全面、权威披露炮击金门的历史内幕和重要意义。记录片展现了60多年前蒋介石集团“反攻大陆”计划遭到重挫、美国“划峡而治”的图谋宣告失败,海峡两岸形成“一个中国”的默契过程,彰显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祖国终将统一的历史必然。
1
1949年初夏,解放上海的战斗进入尾声,毛泽东给中央军委起草了《向全国进军的部署》,对入闽作战提出了要求。随着解放军顺利解放厦门,在大陆节节败退的蒋介石,不得不做出了退守台湾的决定。
退守台湾后,与厦门相距不远的金门岛,成为了蒋介石意图“反攻大陆”的一块跳板,他在金门岛上派驻重兵,严密布防,将金门列入军事管制区。
蒋介石在军舰上与将领研究军事部署
金门,共辖两个主要岛屿,分别叫做大金门和小金门,它屹立于台湾海峡西部,西与厦门岛遥望,东隔台湾海峡和台中市相望,北与福建泉州晋江市相望。距离福建角屿仅1.8公里,离台湾岛有210公里。
金门位置图
1949年,金门战斗后,蒋介石从台湾调来大量部队,所有的民政单位都被裁撤,所有的民政事务全部转由金防司令官胡琏管理,蒋介石把金门由民管划为军管,其用意可想而知。
戒严时期,军方一直掌握着实权,岛上的几代人都在戒严和军管中生活。在两岸对峙的时期,金门始终是两岸对抗的前沿阵地。
军管时期金门岛上的儿童
2
50年代中后期,美国一面加强对台军事援助,一面加紧制造“两个中国”。
为了遏制美国干涉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开展了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揭露美国干涉台湾问题是对中国的侵略。
在美国的支持和纵容下,台湾国民党当局在1950年1月至1954年8月,对大陆沿海岛屿实施袭击42次,动用兵力12.8万多人。他们窜犯大陆的嚣张气焰,造成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紧张的局势。
为了惩戒台湾国民党当局,昭示中国人民统一的决心,中共中央在日渐紧张的国际局势中做出决策——炮击金门,金门这座小岛,成为北京、华盛顿和蒋介石三方的角力点。
在台前幕后,一场较量即将展开。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布防
1958年7月,为了实施炮击金门的军事行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开始向福建省厦门市开进。
当时正值台风季节,由于连续两场强台风登陆福建,致使通往厦门的咽喉要道泉州大桥被洪水冲毁,解放军陆军部队被困在了泉州,倘若部队渡河有误,不要说炮击金门无法如期实现,就连解放军指战员们都可能成为敌人轰炸的目标。
在滔滔洪水面前,他们不顾一切地跳入水中抢修桥梁道路,靠人拉肩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规定日期抵达预定位置。
解放军抢修桥梁道路
为了保密,解放军海军部队从千里之外的上海吴淞军港另辟蹊径,让鱼雷快艇坐上火车,穿山越岭完成“陆地行舟”的壮举。8月3日午夜时分,12艘鱼雷快艇悄然入水。
解放军海军p-4鱼雷快艇抵达厦门前线
作为一次规模空前的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炮击金门的成功与否,与制空权的掌握息息相关。然而,想让大批飞机悄无声息地进入被国民党军掌握制空权的台湾海峡作战,这绝非易事。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空军入闽作战由刘亚楼指挥,并组织实施。刘亚楼将聂凤智调到了福州空军前线指挥所,坐镇指挥。考虑到此次空军转场的隐蔽性,刘亚楼、聂凤智最终决定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将五百二十架战机分三批秘密进入一、二线机场,并率先拉开金门空战的序幕。
空军部队先后分三批秘密“空转”至福建前线
1958年7月29日上午,空18师驻扎的汕头机场指挥所里,年仅28岁的师长林虎正在侦听台以及雷达屏幕前捕捉着海峡对岸的微弱异动。面对国民党空军的战斗机,大队长赵德安率4架米格-17战斗机升空迎敌。国民党空军战机是美国援助的F-86“佩刀”战斗机,为迅速接敌,赵德安打破常规,下令在150米的高度就编队爬升。当年作为长机飞行员的赵德安,深知战机稍纵即逝,便再次打破常规,立即命令位置更好的高长吉咬住敌机,率先进攻。
在赵德安的掩护下,高长吉一串点射,便将敌机击落。与此同时,另一位飞行员张以林也紧紧咬住了敌带队长机刘景泉,追到相距150米时才果断开炮,重创敌机左翼,迫使刘景泉弃机跳伞。原本掩护的赵德安也抓住战机,趁乱咬住一架敌机,连开三炮,敌机当即起火下坠,贴着海面狼狈而逃。
七二九空战中,赵德安率各机密切协同,打破常规战法,仅用6分钟就击落敌机2架、击伤1架,取得了一场干脆漂亮的3:0空中首胜。
三比零空中首胜
3
1958年8月1日,身在台湾的蒋介石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中共的米格十七飞机一中队35架已进入澄海机场,今后台湾海峡之制空权已难完全掌握,此乃严重形势。”
此时的福建前线,三军部队正在等待着北京的最新命令。此时的毛泽东却仍在反复思考炮击的最佳时机。此刻,金厦海域万籁俱寂。箭已在弦上,只待北京一声令下。
然而,远在北京中南海里的毛泽东却迟迟没有下达开炮的命令。毛泽东给彭德怀和黄克诚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睡不着觉,想了一下,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中东解决,要有时间,我们是有时间的,何必急呢?暂时不打,总有打之一日。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个原则,必须坚持。
军管时期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军士兵
毛泽东为什么要推迟呢?7月下旬之后,中东的局势有所缓和,美英这时候就酝酿着如何撤军。第二个,我们这时候空军还没有转场,南下北上支援的舰艇还没有到位,推迟炮击对我们比较有利,各方面更有把握。
与此同时,美国在台湾动作频频,至1958年,他们援助台湾各型号战机就达1117架,还派遣了“斗牛士”导弹部队进驻台湾。这种最大射程超过1000公里,可携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对大陆造成了巨大威胁。
4
就在台海局势剑拔弩张,战云密布的紧张时刻,1958年7月31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来到北京,与毛泽东进行秘密会谈。
然而,在与赫鲁晓夫的交谈中,毛泽东只字未提与台湾相关的任何军事计划。《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显示,中苏双方对于反对侵略和维护和平所应采取的措施达成了完全一致的协议。这份公报立刻引起了美国人和蒋介石的关注。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交换署名文件
1958年8月4日《人民日报》刊载了《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就在中苏公报发表的当天,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表达了自己的严重关切,甚至确信解放军已经具备了进攻台湾的能力。
同一天,蒋介石召集紧急会议。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认为解放军将在三星期之内进攻,还提供了亲自侦察的第一手情报。
蒋介石确信中共在得到苏联的支持后,将立即对台湾发动攻击。不久后,台湾“国防部”下达紧急戒严令,命令所有军官进入战备状态。预感到危机的蒋介石坐立不安,他亲自于8月18日清晨前往马祖和金门视察。
蒋介石视察金门
5
也正是在8月18日这一天,毛泽东再一次提出炮击金门,并且提出“直接对蒋,间接对美”的方针。此时的毛泽东计划以炮击金门的行动,对美国在金门、马祖的态度上进行战略侦察。早在4年前,美国同台湾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但双方在金门、马祖的协防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这个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它只共同防卫台湾,澎湖,不包括金马外岛的。但是金马外岛如果发生战争,美国人援助不援助呢?美国总统临时决定,条约上没有规定。
蒋介石在金门太武山顶
在福建前线,解放军参战部队正在加紧备战,炮兵部队也已进入阵地。充满戏剧性的是,8月20日黄昏,蒋介石正是在数十门大炮的瞄准之下,登上了金门北太武山的炮兵阵地,进行视察。
几乎同时,福建前线部队指挥员叶飞接到了来自北京的紧急电话,要求他立即前往北戴河汇报炮击金门的作战计划。就在叶飞汇报完毕后,毛泽东却向叶飞提出了一个问题。
叶飞
“他就问,你这样突然袭击,用这么多的炮弹,那会不会打到美国人。我说那会打到美国人的,这是主席问的第一句话,第二句话就问,有没有办法不打到美国人,我说没有办法,主席差不多考虑了十几分钟,没说什么。”
1958年8月23日,远在北戴河的毛泽东下令,下午五点半准时向金门开炮。这个关键的炮击时间包含着多重考虑。此次作战,解放军的进攻方向由西向东,因此,下午五点半阳光西射,十分有利于解放军炮兵瞄准射击,而国民党军则处于逆光作战的劣势之中。
除此之外,下午五点半也是金门守军防备比较松懈的时候。
8月23日下午,参加炮击金门作战的解放军炮兵部队已经全部就位待命。这时,金门岛上的守军还不知道,对岸解放军的数百门大炮早已将金门牢牢锁定,等待他们的将是数万发炮弹的猛烈轰击。
6
1958年8月23日这一天,注定是一个让后人难以忘记的日子。这天下午5点过后,作为厦门制高点的云顶岩上,解放军前线指挥部内紧张的气氛令人窒息,负责炮兵指挥、时任解放军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石一宸,正在等待来自毛泽东的命令。与此同时,云顶岩下解放军的数百门大炮已经做好炮击前的一切准备,炮口直指金门。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
下午5时30分,随着毛泽东一声令下,解放军炮兵阵地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炮声,数以万计的炮弹朝金门铺天盖地地射去。五分钟后,金门岛上已是一片硝烟与火海。
炮击金门地图
为对金门岛进行覆盖打击,福建前线共有两个炮兵总群:厦门炮群由31军负责,以15个炮兵营猛烈轰击小金门和大担、二担;莲河炮群由28军负责,集中17个炮兵营,火力急袭大金门,另外增配6个海军海岸炮兵连,控制、封锁料罗湾。
损失最为惨重的是守军防卫司令部所在的翠谷。解放军第一批炮弹打到翠谷附近的太武山上,升起一柱柱白烟。炮击猝然而来,惊慌之中,三名副司令——章杰、赵家骧、吉星文,被密集弹片重创,不久身亡。
解放军炮弹为何对金门防卫司令部所在的翠谷地区一击致命,造成如此大的损伤?
原来,解放军在找到了金门防卫司令部的具体位置之后,为了让炮弹能更加准确地命中目标,正式炮击前,解放军炮兵专门勘察选定了一座高度、坡度与北太武山相仿的山头进行炮击训练。正因为如此,8月23日炮战当天,解放军炮兵的炮弹才能像长了眼睛一样,准确命中位于翠谷的金门防卫司令部。
金门碉堡里国民党军炮兵部队
胡琏没有想到的是,解放军第一波炮火就将他的指挥通信线路打断,其作战指挥中心和炮兵指挥所、各炮兵部队都失去了联络。
7
角屿岛,是厦门周围距离金门最近的岛屿。当年那场炮战在这片海滩上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沙滩礁石上依然保留着国民党守军还击后,炮弹爆炸后的裂痕。针对守军的零星还击,解放军前线炮兵部队开始了第二波次的炮击,将成千上万发炮弹倾泻在国民党守军尚有还击能力的炮兵阵地上。
在解放军开始炮击两个小时之后,天色暗了下来,金门守军开始抢修各处被毁工事。就在这时,解放军前线部队开始了第三波次的炮击,把正在抢修和灭火的金门守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毛泽东视察人民海军
自败退台湾以来,金门一直被蒋介石视为防御台湾、“反攻大陆”的桥头堡。金门遭受大规模炮击当晚,军方将详细报告送来,但蒋介石已于22点半按时休息,他并不知道自己一直念念不忘、寄予重任的金门此时损失惨重。
解放军炮击金门,让美国人颇感震惊。很快,美军航空母舰编队抵达台湾海峡,并无视中国政府关于领海主权的严正声明,不断进行挑衅。
8
有了美国人撑腰,国民党金门守军似乎看到了曙光。
第一次美舰“护航”,中共中央要求解放军炮兵按兵不动;第二次美舰“护航”,根据毛泽东“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作战命令,解放军炮兵准确命中了国民党军舰;见状不妙,美军舰船立即弃国民党军舰而逃。
“只打蒋舰,不打美舰”,不但粉碎了台湾国民党当局向金门运送补给的企图,警告了插手干涉中国内政的外国势力,激化了台湾国民党当局和美国之间的矛盾,还赢得了大陆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主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两次炮击作战,中共中央摸清了美国的战略底牌。
解放军海军鱼雷快艇大队一七五艇全体成员的合影
炮击金门开始后,金门除无线电以外的对外联系被全部切断。这其中,解放军鱼雷快艇部队功不可没。早在炮击前一天,鱼雷快艇就巧妙伪装成帆船,隐蔽待命,炮战开打后,正当国民党军舰船驶离料罗湾避战时,一场海战爆发了。解放军鱼雷快艇部队击退国民党军舰船,赢得了此次海战的胜利。
舰身遍布弹孔的国民党“沱江”号
这场英勇的海战后来还被拍成故事片,搬上了银幕,鱼雷快艇部队也被冠以了“海鹰”的称号。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海军再次出动补给船,又被迎着巨浪的解放军鱼雷快艇部队击退。海上补给线被切断后,金门已被解放军死死封锁,牢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