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国内

五一出游如何安心顺利?一条主线、两手准备、三条建议、四点提醒

2020-04-30 10:50 北京日报客户端 TF020

4月30日零时起,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二级”,应急响应级别的降低,得益于防控政策的严格有效,得益于社区居民参与努力。五一小长假到来,被摁下暂停键已久的旅游消费,将迫不及待的重启,甚至有“报复性反弹”的可能。“普大喜奔”的好消息,欣喜之余,如何确保迅速启动的五一出游安心顺利?

程功/摄

一条主线: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当前,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防止疫情反弹的复杂性也在增加,因此,在常态化疫情背景下,仍然要继续坚持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各旅游景点、交通工具场站、餐饮服务场所等相关单位落实防控要求的同时,出游人员也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准备好口罩、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资并及时使用,遵守景区的消防、限流、交通管制、应急处理等管理规定,否则可能面临违反疫情防控要求而被惩罚的风险。

两手准备:出游之前做好“尽职调查”。

对景区景点是否开放、是否有限流措施、是否需要提前预约、相应的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是否跟上等,应当事先询问清楚,并做好相应的准备,避免盲目出行,到景区后不能进入或因准备不足影响旅游目的。以近郊游为例,此前相当一段时间民宿、农家院都处于关闭状态,接待能力恢复的如何,必须有所了解,做好两手准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有备选方案,否则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就辜负时光了。

三条建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对于自驾游游客,应当带好个人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否则将面临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的处罚;避免疲劳驾驶,注意提前规划好路线,驾车过程中特别是正午时间、黄昏时间、午夜时间,一定不能疲劳驾驶,以免发生交通事故,行程较长的,途中停车休息或轮流驾驶;夜晚停车停放在正规的停车场并且索要发票凭证,锁好车窗、贵重物品随身携带,没有正规停车场的可以将车停在人员相对密集公共区域。

2.对于跟团游游客,要选择正规的旅行社,审查旅行社主体资质,是否有《旅游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上经营日期是否在存续期间,并与旅行社签订正规的合同、细致审查合同内容,特别是对旅游项目具体内容、交通食宿标准、有无额外费用,违约情形及违约责任的约定等关键内容予以细致审查,有些跟团游会有旅游购物内容,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是否参与购物,避免事后发生争议。

3.及时购买旅游保险。无论是自驾游还是跟团游,都要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防,旅行社责任保险一般约定在旅游合同中,是旅行社为大家统一购买的保险,此外还可以在出游前额外购买一份个人旅游保险,以便在旅行途中出现意外人身伤害时将损失降至最低。

四点提醒:细节决定双方成败。

1.游客应慧眼辨别广告。规范的旅游广告,都会注明旅行社的名称、许可证号、地址等具体内容,仅冠以“某某假期”“某某之旅”“某某旅游咨询公司”的,一定要谨慎选择。

2.消费需及时索要发票。在跟团旅游时,要向旅行时及时索要发票,在旅游中购物消费,应向商家及时索要发票,没有发票的,应当索要其他盖章的消费凭据,并妥善保存好,日后一旦发生纠纷,可作为证据材料。

3.旅游市场商家诚信经营。旅游消费市场重启,需要游客和商家的共同努力,商家守法诚信经营、实事求是宣传、公平公正交易、尊重消费权益、优质规范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对于提振旅游消费信心至关重要,否则不但自身面临众多纠纷,也会影响旅游消费市场发展。

4.产生争议依法维权。出现服务质量问题,可与旅行社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在完成行程后90天内到出游报名所在地的市、区()旅游质监部门投诉,或直接向法院起诉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安然 通讯员 赵银豪

流程编辑:TF020

分享到

湖北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735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24.53亿元

“五一”假期过半,今明将迎返程高峰,建议市民避开高峰时段

三地旅游同时升温!北京市民“串门儿”游津冀,无预约不放行

一家四口,在劳动中愉快度过那个难忘的“五一”

“五一”旅游现文明新风尚:公筷公勺、户外用餐、预约游览

五一假期首日旅游收入近百亿元,接待游客达2319.7万人次

喜迎五一,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美极了!(组图)

北京南站明迎旅客发送高峰,换乘层快速进站厅仍将关闭

交通运输部:五一预计发送旅客超1.17亿人次,日均超2336万人次

“五一”出游尽量到郊区户外空旷人员稀少的地方踏青

最高34℃!“五一”北京最高温有望突破历史极值

外交部:再次正告美方,任何行径都阻挡不了中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RCEP签署对全球有何重大意义?外交部回应

启程!“蒙古国捐赠羊” 首批加工品运往湖北

退役军人保障法明年1月1日起施行,有哪些重大意义?

雄安新区建设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京开市场迎来新商机

今年中国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