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164名医务人员支援武汉,初战受挫,男医生“剃发明志”
从冰封冬日到春风十里,两个多月的时间,记录下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不屈与驰援武汉医疗队的坚守,其中凝集了太多艰辛和奉献。1月23日,武汉市宣布暂时关闭离汉通道的当天,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率领5人团队抵达武汉,在金银潭医院进行重症救治攻关。紧接着,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指令,中日友好医院仅用1小时选拔出首批20名医疗队队员,于1月26日奔赴武汉。疫情形势日益严峻,2月1日,中日友好医院周军书记率25人医疗队增援武汉。这期间,不断有新队员加入……截止到目前,中日友好医院支援武汉医务人员总数达164人,是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驰援武汉时间最早、批次最多、规模最大的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护士在光谷方舱医院带领患者做呼吸操锻炼。
初战受挫 男医生“剃发明志”
抵达后,中日友好医院医疗队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一个重症病区。起初,因对疾病认识有限,加之当地医疗设施设备不足,有3例重症患者相继去世……这让队员们大为受挫。
当时,医院好几位年轻的男医生,集体剃了光头,立誓要攻克下重症病例。
医护团队护送危重患者做介入治疗。
每一天,推开最后一道防护门,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便进入到充斥着酒精和消毒药水味道的隔离区。治疗过程中,有些病人情绪烦躁,医护人员必须24小时不离身,紧盯病人病情的每一个细节变化……
有一次,护理组组长赵培玉到病房巡视。细心的她发现一位正使用有创呼吸机的老年危重症患者,用手在被子上写了一个“水”字。“阿姨,您要喝水吗?”患者眨了下眼睛。赵培玉说:“您现在还不能喝水,坚持一下好吗?”患者又朝她眨了下眼,竖起大拇指。后来,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老人顺利脱机,病情好转。
赵培玉说,患者对生命的渴望、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是队员们克服困难坚持下去的强大动力。
运来“家底” 建移动式中央监护站
当地的重症病房是由普通病房改造的,医疗监护条件有限。于是,中日友好医院想办法将监护仪、呼吸机、体外人工膜肺等“家底儿”,从北京连夜发车运往武汉,通过安装、调试,在重症病房里打造了一个移动式中央监护站。
呼吸机、体外人工膜肺、床旁血滤、PICC置管、监护仪……大量生命支持设备开始集中在患者身上,病区里实现了对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24小时不间断监护。病人一旦出现病情变化,报警信息会第一时间传至医生的手机移动端和PC端。
“尽早发现重症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处置,大大提高了救治及时性和准确率。”周军说。
除了主管病区里的病人,中日友好医院还主动承担起会诊其他重症患者的任务。
最近,副院长曹彬率领科研团队也陆续传来好消息:他们完成世界首项新冠肺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治疗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全球新冠肺炎的科学救治提供依据;通过研究新冠肺炎临床特征,为新冠肺炎准确画像,首次向全球警示该病毒的危险性;全面阐述新冠肺炎临床疾病规律,确定死亡危险因素,首次阐明病毒排毒时间……
据统计,自2月12日之后,在中日友好医院接管的病区内,再没有发生一例死亡病例。截至3月26日,中日友好医院医疗队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一共接收了78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56人已出院。
继续战斗 等患者有明确结果后才撤离
除了抢救危重症病人,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重要成员,2月7日,中日友好医院又派出一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进入武汉东西湖(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接诊武汉本地确诊轻症患者。这支队伍也成为首批入驻“方舱医院”的“开荒部队”。
清点物资、制作标识、理顺流程……接到任务当天,队员们共计接诊217名病人。接着,一批批病人接踵而至。每天清晨6时,护士们准时为病人测量生命体征;6时30分左右,舱内开始响起舒缓的音乐,在队员们的带领下,病人们练起呼吸康复操……这个临时建立的战地医院里,一切井然有序。
2月16日,随着疫情形势发展,中日友好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奉命从东西湖方舱医院撤出,转战至新筹建的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继续“开荒”!
除了救治、护理患者,队员们还承担起整个方舱医院的鼻咽拭子采集培训及核酸检测、CT机房筹建检查、药房建设及药品保障、患者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等大量工作……就这样,直到3月7日17时,中日友好医院所在的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正式休舱,医院共收治患者875人,完成1436份核酸采样,CT检查868人次,重症转院184人,治愈出院691人,真正做到了“医护零感染、患者零死亡、出院零回头”。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驰援武汉医疗队相继撤离。而此时,中日友好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队经过休整,却整建制加入重症团队,继续战斗在抗疫一线。
“我们这支队伍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拿得下来!”周军透露,“目前,武汉还有数百例危重症患者尚在紧张救治中,待他们的治疗明确结果后,我们才会考虑回家的问题。作为肩负使命和责任的国家医疗队,我们一定是最后撤离的!”周军说。
开科首日彻夜收治
46位重症患者
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 周军
作为医院第二批增援医疗队,2月1日晚上,我带队抵达武汉,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2月2日,指挥部要求每支国家医疗队单独组建重症病区。2月4日,中日友好医院组建的重症病区正式开科。当天16时,队员们全副武装进入病区,开始收治重症患者。“开科”意味着所有队员进入最高级别的战备状态,有需求,随时要顶上。
从当天下午一直到第二天凌晨,10个小时,队员们一共接收了46个重症病人,其中不乏危重症的病人,有的病人来了之后立即就要进入抢救状态。
开科当天,对大家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定挺住!”这是当时我对大家说得最多的话,队员们用行动证明,他们做到了。
查体、询问、记录、处置……每个进入病房前的病人,队员们都要仔细对他们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检查流程。就这样,大家彻夜奋战,终于在天亮前把所有病人都安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