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晨被炮轰后退圈,再奇葩的巧舌也不能失了国家大义
日前,综艺节目《奇葩说》第二季冠军邱晨,被网友扒出曾在2014年多次发声支持非法“占中”,为“占中”分子做设计图等。对此,“人民日报评论”发布短评“国家大义容不得巧舌如簧”,3小时后,邱晨发文表示“深切的懊悔和歉意”,宣布退出社交平台及公众视野,不再参与任何节目录制。
事实上,面对巨大争议,邱晨有过一波“伸冤”操作,称相关作品是“供职媒体的倾向和立场,绝不代表我个人”。显然,这番强行辩解没能服众,有网友直言:侮辱大众智商。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哪那么容易翻篇儿?网友扒出旧日言论,发现邱晨不只为“占中”站台,还认为“反国教”运动让人动容,暗戳戳声援过台独。更有甚者,她曾发布的动画中暗藏了彩蛋“谁的南海”,表达的内容则是:中国趁人不备抢地盘。如此种种,有人说她是“五毒俱全”。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颠倒黑白的虚伪画皮也最终被戳破。
邱晨式人物并非孤例。仅在《奇葩说》的辩手里,就有詹青云等人也因不当言论中的立场问题被网友批评。往更大范围看,舆论场上还有一大批“公知”群体,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及逻辑能力,惯于以吊诡的逻辑、复杂的语言包装错误命题,尤其热衷于逢西必捧、逢中必踩,似乎非如此就无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塑造“舆论领袖”的形象。在过去相当时间,这样的“公知”很有市场,一度呼风唤雨,粉丝动辄百万。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这些年,国人亲身经历中国的崛起,对所谓优越的西方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当爱国和自信日渐成为主旋律,对“公知”的祛魅也正在完成。加之,这些年,从侮辱英烈被判刑,到错印中国地图被要求道歉等,一次次事件促成舆论场上的共识凝聚:言论自由是有边界的,行为是有底线的,尤其是中国核心利益更不容一点侵犯。放眼当下,公众人物发言也好,品牌商家做宣传推广也罢,都已经非常在意底线规矩。正义理性、法治意识在舆论场上更加彰显,此情此境之下,“公知体”套路自然不会受追捧,还会被“拍砖”。
邱晨事件也是堂公开课,不仅阐明了国家核心利益不容挑衅的道理,而且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能用逾越底线的行为来刷存在感。否则,即便当时无人追究,此后也必会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