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医院首次使用人工肺,救活急性心梗危重患者
经过110个小时人工心肺(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38岁的急性心肌梗死左主干闭塞患者刘先生,心脏恢复功能,脱离生命危险。这是北京天坛医院首次使用人工肺,由心脏内、外科联手救治成功的急危重病例。
北京天坛医院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1月10日7时50分许,38岁的刘先生因胸痛难忍,被救护车送到北京天坛医院。医生迅速确诊其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患者病情凶险。”北京天坛医院心脏及大血管病中心主任金泽宁说,情况危急,医生立即准备为刘先生进行介入手术,同时心脏外科主任徐东团队严阵以待。
经急诊冠脉造影证实,年轻的刘先生因左主干闭塞导致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脏介入专家迅速开通闭塞冠脉血管。由于病人梗死面积较大,开通闭塞血管后病人血压及心脏功能不可能很快改善。当天上午10时50分许,刘先生突然出现急性心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生命危在旦夕。医生们迅速在重症监护室采取多项抢救措施,采用气管插管、大量血管活性药物,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但刘先生情况持续恶化,随时有生命危险。
“介入手术成功开通了冠脉血管、恢复心脏血运,但患者冠状动脉左主干闭塞后引起大面积心肌梗死,出现心脏泵功能衰竭。”北京天坛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徐东说,“目前药物支持,IABP机械辅助心脏,不能完全控制住病情。最后一线希望,就是给病人置放ECMO辅助循环,让衰竭的心脏‘休养生息’‘渡过难关’。”
“我们经患者左侧股动、静脉置入管路,应用ECMO对患者进行体外循环生命支持治疗。”徐东说,这不仅是北京天坛医院的第一次 ,更是患者生的希望。“ECMO就像是体外的人工心脏和人工肺,把患者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通过特殊材质的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再把血液注入患者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
幸运的是,应用ECMO后,刘先生的血氧饱和度迅速回升,生命体征逐步稳定。经过110个小时的ECMO辅助,刘先生心脏功能得以恢复。经历了“下机”这最后一道“难关”,刘先生情况逐步恢复正常。
据介绍,ECMO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衰、肺水肿等危重症的救治,此次首次在北京天坛医院心脏及大血管病中心成功使用, 是心脏及大血管病中心作为一个诊疗中心,内、外科协作的结果,同时也为今后危重症患者救治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