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长安意味着什么?纵横睥睨梳理千年历史,发出感慨:此生无憾入华夏

2020-01-18 08:34 北京晚报 TF015

我接触到《中国大历史》这本书是一次绘画比赛,比赛的主题是“华夏中国”。当书通过邮政,落入我手中时,却发现这和我以往所接触到的史学书不同--薄、小,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堪称“不以道德伦史,不以考据为文,纵横睥睨梳理千年历史,三言两语点破王朝利弊。”

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长安意味着什么?旧时酒肆,五陵少年,琉璃瓦片和黄金榜。可就在我沉醉在“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意态里时,书中文字将我拉进了真实的历史,向我轻诉前人的故事。那是辩证客观的诉说,用经济学和简单的数据,告诉我:这座十三朝古都的根脉,在于那饱受汉水洗涤、留存至今的周文化。

周文化蕴藏在春秋战国纷杂的竹简中。我试图从一隅之处望见那百家争鸣的景象,忍不住流连忘返。作者的文字像是驿站边笼罩着的梨花春雨,在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中,向我们讲述众人合衣而坐,众人高谈阔论的场景。孔子,自然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位。那位生于山东之邹的长者浮现在我面前,似一种澄澈的白色,丹顶鹤红顶边的一撮月白。

为完成绘画作品,切合“华夏中国”这个主题,我颇有感怀地拿起笔,将那抹如同天边鱼肚白一般的颜料放入色盘的靠右处,用渲染的方法在纸上绘出龙爪边、祥云飞扬的姿态。

山东之邹在黄河边,与并马而行的农业文明紧紧相依,生命和泥土以螺旋式的姿态卷入百姓的生活,而秦时明月下的长城,更是用先人脚下的黄泥砌成。于是我将那暗沉又包含生机的黄色放入调色盘的中央,在纸上细心描着工笔画里的祥龙。

再往后翻阅着,掠过同样沉稳而清朗的汉代,游戏过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唐代,我沿着汴梁河水,一步步向南,躲进了荷香中的临安,来到了那个经济高度繁荣、市民生活极为丰富的宋代。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中南方的红土地将整个国度熏染在暖风中,那雕有清雅图案的团茶,在达官显贵手边的青瓷底荡起碧波。然而,就在那“一一风荷举”的意境里,蒙古军的铁骑随着西伯利亚的风汹涌而至。铁骑银刃不仅在宋人颈边划出血色,更使得宋朝账本连年赤字。在“重文轻武”的政策下,南宋变得暮霭沉沉,玉带不再。

我读到这里,有些懊恼地将那代表南方善种茶树的红色抹在调色盘的上沿,又将那最瞩目的龙角点上绛色,增添山抹微云的意态。

元朝就这样征服了那些血红色的土地。极具异域风情的面容逐渐靠近,最后停留在元大都,西部那些受雪域滋养的青土,与京城的黄土相辉映。可这毕竟不是草原,雄鹰无法住在修葺精美的城市里。马背上的民族可以用刀尖征服城市,却无法用笔墨来治理天下。

短暂的元帝国如同一次破戈长空的号鼓,是一次最凄壮的插曲。读到这里,我低头沉思着,将青色淀离出来放入调色盘的最左边,把它绘写在每一片龙鳞上,将近玄青的龙身透露出属于蒙古族的豪气。

史册一页页地翻着,明代给我最深刻的印象,竟是迁都。明成祖朱棣,那个身着赤衣黄裳的上位者,使得燕京以通史的场景出现在我面前。一切都像是远山雾霭,我竭力的从中分辨出紫禁城的轮廓,琉璃瓦朱红宫墙柳。我在追溯,那每一批木材的出发点。

那是在中国北部的龙头,一片山岭中,乌黑的土壤中挺立着金丝楠木等名贵的木材。我第一次感触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味。作者告诉它的意义,告诉我一个内向和非竞争性的国家,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王朝故事。

我下定了决心,将最后的黑色直接抹上了画笔,极轻极轻地将色块抹入龙眼处,可谓是,画龙点睛。

色板上的五处颜色如同社稷坛上千年未变的五色土,如同千年未变的中华。我将那幅作品交上去了,起名叫五色之土。

中国传统的色彩、历史和文化,都是先人在特定境遇里的生命感悟,是值得世世代代守护下去的。不光是从绘画上融会贯通,也可以从音乐上,从文字里,感受那“此生无憾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的情愫。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吴清扬 (15岁)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高一(6)班

流程编辑:TF015

分享到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