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财政收入预期5817.1亿元,民生支出继续加码
过去一年,财政收支状况如何?新的一年,财政支出的重点又在哪里?
1月12日上午提请第十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的2020年预算(草案)报告显示,今年财政收入预期5817.1亿元,规模将与2019年持平。
在此情况下,今年的民生支出不会减少,其占比和规模还将均比去年有所增加。财政支出结构将“有保有压”不断优化,一般性支出将继续大力压减,而保重点、保民生则是政府“花钱”的优先方向。
财政收入规模与去年持平
去年面对减税降费政策减收、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817.1亿元,增长0.5%,圆满完成调整后的年度预期目标。预算报告提出,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5817.1亿元,从收入规模看,将与上年持平。
为何设定这样的目标?
市财政局局长吴素芳介绍,从总体看,本市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营商环境的改善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持续推进,为首都经济带来新动能,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稳定发展,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较好基础。但受一系列减收增支因素叠加影响,2020年本市财政收支矛盾依旧十分突出。
“有利因素正在聚集,但减税降费政策等影响仍在持续,预计增幅将有所回落。”吴素芳说,基于这样的考虑,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拟按与上年持平安排。
财政支出优先保重点、保民生
根据预算报告,2020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29亿元,下降1.4%,这主要是因为市级收入让渡区级后,相应减少支出安排。
“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和成本控制理念,将贯穿今年预算管理的全过程。”针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比较突出的情况,吴素芳表示,在2019年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先聚焦保障民生、保障全市性重点项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民生支出将继续加大投入。”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在市级支出总体下降的情况下,民生投入占比仍将超过八成,民生支出占比和规模均比2019年有所增加。
特别是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七有”民生方面,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市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如,支持养老事业发展,市级经费投入13.9亿元,较2019年预计执行数增长5.4%。
“三公”经费统一再压减3%
在财政“蛋糕”总体规模稳定的情况下,支出方面有的需要力保,有的则要进行压减。
预算报告提出,今年将继续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比照财政部2020年的最新要求,本市将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重点项目支出。其中:
对市级部门“三公”经费、会议费、委托业务费等一般性支出,统一按照3%的幅度压减;
除对口支援、政府债券付息、应急储备等重点项目外,其他非重点项目统一按10%的幅度压减。
压减资金将优先用于保障“四个中心”建设、三大攻坚战、京津冀协同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支出。
今年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还将进一步下降,“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安排7.4亿元,下降6.7%。这主要是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贯彻落实办法,严格控制行政成本,继续压缩“三公”经费支出。
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5亿元;公务接待费0.3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5.6亿元(购置费1.4亿元、运行维护费4.2亿元)。
来源:北京日报公众号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杰
监制:曹斌
编辑:张力
流程编辑: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