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给父母偷买年货妻子发飙,三个月前没了工作:已退货退款
近日,一段夫妻吵架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绊个嘴吵个架本来不稀奇,不过两人吵架的理由让人大跌眼镜。
这段视频是2019年12月31日发布的,视频中,一位女士拿着手机,在小区里对丈夫怒吼:“好几千块钱呢大哥!你为什么不和我商量?”
丈夫不停地小声解释,妻子还是不解气,不时推搡丈夫,跺着脚愤怒地喊:“当然至于了!”还把丈夫手里的一袋橘子夺过来扔在地上:“你去超市买的橘子都是打折的,结果给你爸妈买年货花了好几千!今天你必须给我退(款)了,不退别想回家!”
随后妻子走进单元门,丈夫则留在原地,垂着头,憋屈地抹着眼角。
视频发出后,被不少网友转发。有的网友力挺女方,认为不和妻子商量就给父母花钱,是对妻子的不信任、不尊重;也有网友同情男方,觉得孝敬老人本意是好的,看他妻子的暴脾气,如果之前商量的话,说不定什么都不让买了。
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了视频中的张女士。张女士表示,她已经在小区业主群里看到这段视频,觉得“很难为情”。
张女士说,她与丈夫都是外地人,在北京工作,平时收入不算高。丈夫三个月前没了工作,家庭经济压力较大。今年两人合计着去丈夫的老家过年,没想到丈夫做了件让她非常恼火的事。
“昨天(2019年12月30日)上午我发现,他在京东上买了好几千的东西要寄到老家去,想孝敬家里老人。”张女士说,丈夫平时经常网购,主要是给家里买些日用品,这次买主要酒水、海鲜、干果等年货。
“回老家带些年货是应该的,我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但你得和我商量啊。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都不一样,我们家有房贷,平时支出比较大,加上他三个月没收入,这次花得有些多,我不同意。我觉得他除了孝敬老人,还有个原因是放不下面子,想让家里人觉得他在北京过得风光,不差钱,这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吗?”
张女士说,丈夫网购后货已经在路上了,很快就要送到了。她赶紧和京东联系,办理了退货退款。
现在张女士已与丈夫和好。她说当时自己有些冲动,发那么大火也没必要,现在两人在一起商量给家里带什么东西,不希望别人太关注他们的家事。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除了买年货,小两口到底回谁家过年?也成年关难题
距离除夕还有不到20天时间,家住浙江绍兴的老蒋和老伴儿正在忙着打扫刚装修好的新家。按照老两口的计划,腊月二十五搬入新家,三天后儿子一家三口从北京回来。这回过年老蒋特别有底气,新家的地板下一圈圈细细的热水管正在源源不断散发出热量,足以抵御外面的飞雪和零下1度的低温,“孩子今年不用去东北丈母娘家了,我给抢回来了。”想到这,他不免有些得意。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可对于子女在外的老人来说,“团圆”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么因为工作忙孩子回不了家,要么因为南方太冷小孙子不肯来,加上今年回儿子家、明年回媳妇家,轮着回又少了一半的团聚……每到春节,像老蒋这样变着法让孩子回家的老人不在少数。
为小孙子回来特意加装暖气
去年老蒋所在的街道开始拆迁,老蒋拿着拆迁款买了一套面积不到100平方米的三居室,所有手续办完还有结余。老蒋的邻居买的都是13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他们问老蒋为何不住宽敞点,老蒋笑着说自己另有打算。
开始装修后,老蒋的“秘密”揭晓:他专门从杭州找来了师傅,给新家装上燃气热水器,然后在卧室地板下铺了一圈又一圈水管,“这叫地暖,以后我们这屋里就跟孩子在北京的家一样暖和。”老蒋得意地对邻居说,这个“工程”花了他至少5万块钱。老蒋专门测试过,开启地暖后,室外零度以下,室内可以到16度左右,“南方的房子没有北方那种保温层,这个温度已经可以了,等这阵子雨雪天过去,太阳一晒,还会更暖和。”他说。
老蒋和老伴儿心里明白,买新房,装上在当地还比较“洋气”的地暖,最主要是为了让儿子一家能多回来住几天,尤其是过年。“儿媳妇儿是北方人,住惯了暖气房,孙子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前几年回来,他们冻得够呛,后来过年要么在北京,要么就去外婆家了。”老蒋说,去年赶上拆迁换房,他用了三个晚上说服了老伴儿,给新家装上地暖。
新房子不再位于潮湿阴冷的四层,而是视野开阔的14层;孙子不用爬楼梯,因为有电梯;楼下的小区花园还有小朋友最喜欢的滑滑梯……拿到钥匙的时候老蒋对着电话一口气给儿子、儿媳还有刚刚会说话的孙子说了好多新家的优点,最重要的一句放在了最后:今年过年,你们就放心地回来吧!
搬家前,老蒋还打算做一件事,给新家安装上无线上网用的WI-FI,“房子可以小,暖气和WI-FI不能少,孩子们用得着。”他说。
摸底游乐场夺回女儿的心
老家在浙江金华某县城的刘阿姨在北京已经断断续续生活了四年。她来北京只为一件事:帮女儿带孩子。临近过年,刘阿姨怀揣重要“使命”已经在一周前赶回了老家,照看孩子的任务交给了家在通州的亲家母。“提前回家为的是‘侦察’火力,布置‘阵地’,把闺女、女婿还有外孙女儿‘抢回’老家过年。”她很看重这次行动。
一次除夕团圆为何被刘阿姨形容得如此“硝烟弥漫”?原来闺女结婚五年,竟然从未带着老公孩子回浙江老家过年,刘阿姨急了。“结婚第一年怀孕我理解,第二年孩子太小怕冻着我理解,可后面他们也都不愿意回去,我就不高兴了。”今年她正式跟孩子们摊牌:必须回一次浙江过年。女儿和女婿也道出了不愿回去的心声:老家商场少、电影院少,好山好水好寂寞。连三岁的外孙女儿也用稚嫩的声音喊着“老家没有游乐场”。
这深深刺激到了刘阿姨,她这趟提前回去的“使命”就一个:摸底老家的游乐设施、商场、电影院,夺回女儿的心。最近几天,她发动起了身边的亲戚姐妹,了解老家的好去处,还带着纸笔跑了好几个商场,“我在北京四年认识了好几个吃的、穿的大品牌,老家也有的我就给记下来。”她说,这几天光杨枝甘露、西米露就已经吃了好几碗。
刘阿姨坦言,过去在老家因为忙着打拼事业,她几乎从不逛街,女儿也在全封闭学校上学,高考后直接去了北京,所以对家乡的商业设施了解很少,“我要告诉女儿,家乡现在从电影院、商场到儿童乐园,城里有的一样不缺,孩子们回来过年还能去乡下的古戏台看戏, 现代生活和传统民俗一样不缺。”她自信地说。
分头回家“抢”回一个是一个
今年过年,林先生注定要和妻子、儿子“两地分居”。由于双方老人各不相让,都要求自己的孩子回家过年,无奈之下,林先生和妻子只好各回各家。
林先生老家在河南开封,妻子老家在安徽宣城。结婚十多年来,夫妻俩一直是北京过年、河南过年、安徽过年轮着来。“南方好吃的多,能看到绿色,但是天儿冷又没有暖气,我还是更喜欢回河南过年。”林先生坦言为回哪过年没少跟妻子还有两边的老人沟通,后来才有了轮着回的方案,可没想到今年这个方案不好使了。
按照计划,他们今年不回老家,打算春节去东南亚旅行,可元旦刚过,安徽的老丈人就打来了电话,说正月初二要做70岁大寿,要求所有孩子必须回家过年,老人还撂下了话:回家的有红包,不回的从此赶出门。“他家就我媳妇儿在北京,其他孩子都在江浙沪,回家很方便,这一条分明针对我。”林先生有些郁闷。没过几天,河南老家也来了信:统一回河南过年。这下林先生彻底犯难了。
林先生和妻子分头联系家人做工作,甚至把两边老人都最心疼的孩子抬出来“撒娇使性子”,可依然无效,“两边老人像是约好了,非得把我们抢回去。”林先生无奈地说。
百善孝为先,东南亚的海岛肯定是去不成了,两边的老人都不能得罪。最后的方案是:林先生回开封老家过年,妻子带着儿子回宣城娘家过年,正月初四两边儿在开封会合,儿子见一见爷爷奶奶,然后一起回京。“我们把这个方案告诉两边的老人,他们同意了,还说‘抢回一个是一个’,唉这些老人啊!”林先生感慨道。
化解“硝烟”一起来京过大年
相比前面几位老人和子女的纠结和烦恼,孙先生今年可就轻松多了。上周他在网站上分别给洛阳和长春的老人买好了来北京的高铁车票,因为是逆春运客流出行,所以买票非常轻松。今年除夕,一个7口人的大家庭将齐聚北京温馨过大年。“一开始两边老人也是争着让我们回家,后来岳父展示了大胸怀、大智慧,特别感激。”孙先生说。
记者联系上了孙先生的岳父林老先生。老人这两天正在林区忙着采购木耳、人参等山货,“过年去一趟闺女、姑爷那,还要见亲家,得给他们带一些东北这边的山货。”他说。说起最早的“儿女争夺战”,老人笑了,“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回家过年呢!尤其我们家还是独生子女。”老人说,过去孩子去亲家过年,除夕夜就他和老伴儿俩人眼对眼,冷冷清清,“老伴儿老是流泪,我就不停地劝他,劝着劝着俩人就一起流泪。”
林老先生说今年他本想和老伴儿武断一回,强力要求女儿、女婿回家过年,可听说孩子们工作忙,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我想干脆我们一起去北京,和他们过年吧,既能团聚,又避免了孩子们分身乏术,工作分心。”林老先生主动给河南的亲家通了电话,提了这个建议,“孩子们的家是两居室,我们可以住小区边的宾馆,房间留给亲家住。”老人说,亲家也非常支持。
说来也巧,孙先生家隔壁住着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今年寒假要出国,委托孙先生帮着看一下房子。两家一商量,孙先生就短租了这位大学生的一居室,“这下我们全家在北京团聚,住着一点儿也不挤了。”孙先生高兴地说。
这是全家在北京的第一次团聚。孙先生都已经安排好了,要去逛庙会,要去颐和园昆明湖溜冰,还要去时尚气息浓厚的三里屯,“父母这么照顾我们,一定要带他们过好这个春节。”
【专家观点】
建议增设“春节陪伴假”
不久前举行的2017年全国“十大老龄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条消息:到2017年底,全国已有河南、广西、福建等8个省份,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了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护理假制度。比如河南规定,独生子女护理假每年累计20天,陪护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独生子女的老人有望获得更多的陪伴时间。
一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中国传统习俗的影响,独生子女老人在除夕、春节前后会有更强烈的孤独感,因此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护理假制度应该适当向春节倾斜,可以考虑增设独生子女春节陪伴假,让老人在这段时间获得更多的陪伴和关爱,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一些争夺子女的“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