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纪念木心恢复创作35周年 他在黑暗中大雪纷飞

2020-01-03 08:45 北京晚报 TF003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伴随着这首《从前慢》和两卷厚厚的《文学回忆录》,木心这个名字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渐渐为国人所知所熟。这样一位长年漂泊海外的“文学鲁滨逊”,具有多重禀赋的诗人、画家、音乐家,其文字中所流露出的那种中国文化的风骨、放眼中西的摩登情怀与审美的情思,与今人意外合辙,那些充满机趣的字句,常引人会心莞尔。2019年是木心恢复写作35周年,乌镇、杭州、北京各处举办了多场纪念活动,12月21日,在木心逝世八年纪念日当天,鼓楼西剧场也举办了一场木心朗诵会,数百观众静静聆听这位“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

作者 张玉瑶


艺术家、木心美术馆馆长陈丹青出席了这场朗诵会。他是将木心带入大陆读者视野的人,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整理、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上木心。他今年出版了新书《张岪与木心》,这本书自2011年木心去世就开始书写,在书中追忆了木心的文学旅程。张岪,便是木心为陈丹青取的笔名。两人偶遇在纽约的地铁上,三十多年来亦师亦友,《文学回忆录》一书即是来源于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纽约听木心讲授世界文学史的笔记。

陈丹青在现场询问,有多少人是80、90后?看到不少人举手,陈丹青有些欣慰。他回忆说,在2011 年木心葬礼上,见到了几个闻讯赶来的80、90后,有的当时还是高中生,他这才知道原来也是有年轻人知道木心、阅读木心的,在此之前,他从不觉得这样一个“老头子”的文章,还会在年轻读者那里产生共鸣。他再往前回忆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六十多岁的木心“倔脾气上来”,不肯再给报纸杂志写东西,只写“他自己那些很难懂的诗”,陈丹青担心,这样下去渐渐会没有人知道他、对他感兴趣,“这老头子这样下去怎么办,将来谁会懂他?”当时同在美国的阿城却淡定地劝慰他说:“你别这么想,将来的小孩子咕嘟咕嘟冒出来,里面有喜欢文学的人,有感觉的人,他们受的教育都会比我们这代好,你怎么知道将来不会有人念木心?”阿城预言不爽,陈丹青后来果然见证了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对木心的喜爱,仿佛跨越代际的灵犀一通。也正是在葬礼上,有年轻人对陈丹青说,听说他手上有木心讲课的笔录,什么时候能拿出来给大家看看。这一“撩拨”,才促使陈丹青翻出在抽屉放了二十多年的五个笔记本,在木心逝世一个月后,开始录入。

木心出生于1927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少年起即开始写诗。“文革”中经历几次关押,至1982年出国前,很长时间没有公开发表过作品。直到 1983 年,来自巴黎的台湾画家陈英德去看木心的画,听他谈吐不凡,坚持要他恢复写作,从此木心开始恢复写作,渐渐在台湾有名。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特设“作家专卷”,题名《木心,一个文学的鲁宾逊》,评价他有“迥然绝尘、拒斥流俗的风格”。很长时间里,大陆知道木心的人一直寥寥,直到2006年,应故乡乌镇盛情邀请,79岁的木心决定回乌镇定居,度过他的余生岁月。

陈丹青书中写道,当时木心说,他是“视归如死”。木心向来喜欢俏皮地玩味语词,但这次,陈丹青觉得,却是句“实实在在的老实话”:79岁了,人生面临一个大变动,无论去到哪里,是故乡,是他乡,前面都是死路一条。木心是想得通透的。前不久,一直照料木心晚年生活的小杨告诉陈丹青一个细节:木心一度病重,渡过危险后,一切看似如常,有天却很平静地对小杨说,我们可能要永别了,没有多少日子了。他还选定了一张比较喜欢的由乌镇本地摄影师拍的照片,交代说葬礼就用这张。

学者孙郁是比较早读木心的人之一。他回忆道,十几年前,当时他在鲁迅博物馆当馆长,有一次陈丹青来博物馆看鲁迅藏画,他问最近有什么好书,陈丹青向他介绍了木心。孙郁读了很惊讶,他看到了“我们”和木心的区别与差距,“我们这一代人受的教育,知识越来越细化,已经不太有整体的感受自然、感受社会、感受艺术门类的能力,但是木心是有这个能力的”。孙郁评价说,木心就像是在古希腊、中东和中国六朝游荡的一个灵魂,没有边界,是一个“世界人”。

孙郁认为,木心文字看似朴实,但其背后有历史,就像那首《从前慢》,像是白开水,却有滋味,这样的文字鲁迅那一代人曾有过,后来中断了,而木心将这个传统衔接起来并延伸下去。“他是一个普通人,他没有在我们这个体制里面,没有体制性的审美思维。他在民间里面,按说应当有世俗气,可是他超越世俗,有一种高贵气。他超越儒家实用主义的东西,这种超功利的审美的静观,把我们带入伧夫俗子所没有的、让我们心灵为之一悦的,那个只有在李白的诗歌、在苏轼的词里才能感受到的东西,他把这个门打开了。”诚如斯言,我们重新发现木心并为之赞叹,往往正与此有关:他所显现出的那样一种正在点滴流逝的审美性与智性,在“不慢”的今天,愈显珍贵和迷人。

(原标题:他在黑暗中大雪纷飞)

来源 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 TF003

分享到

郭文景怼木心,陈丹青又沉不住气了,到底孰是孰非?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