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进京迎来五周年:京宛、京堰结为“亲戚” 北京将新添七个自来水厂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昨天下午举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五周年新闻发布会,市扶贫支援办、市水务局、河南南阳市政府、湖北十堰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和水源保护及利用情况。据介绍,黄村、良乡、石景山、大兴国际机场等七个自来水厂正在加紧建设,其中部分水厂今年年底或明年将投入使用。
为保障北京用水,工作人员24小时巡视惠南庄泵站设备。本报记者 潘之望 摄
城区自来水供水七成是南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全线建成通水,同月27日江水进京。五年来,北京累计接收丹江口水库来水超过52亿立方米。
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光明说,南水进京后,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提高,极大缓解了首都水资源紧缺形势,有力提升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也为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等重点区域提供了水源支撑。在超过52亿立方米的进京南水中,有35亿立方米用于自来水厂供水,占入京水量的近七成;向密云、怀柔、大宁、十三陵等本地大中型水库存蓄江水6亿立方米,其余向城市河湖补水以及回补地下水。
刘光明介绍,目前南水占城区自来水供水总量的七成,供水范围基本覆盖中心城区以及大兴、门头沟、昌平、通州等部分区域,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00万人。南水北调来水水质始终优良,稳定在地表水Ⅱ类以上。
据介绍,本市正在积极加快输水管线和自来水厂的建设。目前,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大兴支线、河西支线正在建设中,黄村、良乡、石景山、大兴国际机场等七个自来水厂也正在加紧建设,其中部分水厂今年年底或明年将投入使用。
京宛、京堰结为“亲戚”
来水52亿立方米是个什么概念?南阳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昊哲打了个比方,丹江口水库每年向北京输水11亿立方米,这些水相当于一个绕北京二环一圈,16米高的超级“水立方”。
河南省南阳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几年来,通过京宛协作的渠道,南阳进一步加快水源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库区及其周边县区重点培育生态经济产业,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和低毒无毒农药,实现了保水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仅渠首的淅川县就累计推广施用生物有机肥20余万亩,配方施肥40余万亩,减少纯氮用量50多万公斤、农药使用量10万吨。为了更好地保水质,南阳引进北京的大型专业化企业,建设污水处理厂26个、垃圾处理厂29个,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座,走出一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湖北省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被称为“华北水井”。在这里,北京市先后投入协作资金2亿多元,帮助20多个贫困村发展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辐射带动贫困人口2万多人。京堰两地100多个乡镇、社区结为“亲戚”,形成了长期结对协作关系。
北京32亿元支持水源区发展
南水北调把京豫、京鄂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自此,同饮一江水,水相连,人相亲,心相通。携手水源区人民奔向小康,北京责无旁贷。
2013年初,国务院部署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建立水源区与受水区互助合作机制,明确北京市与河南、湖北两省水源区建立协作关系。
市扶贫支援办副主任孙占生介绍,自2014年开展对口协作工作以来,北京市安排资金32亿元,实施项目900多个,重点在水质保护、精准扶贫、产业转型、民生事业、交流合作等领域支持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北京16区与河南、湖北两省水源区结对的区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此外,一批北京地区企业到水源区投资兴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水源区,北京市的对口协作工作着力于水质保护,促进绿色发展,加大产业协作,助力生态扶贫。河南淅川县位于渠首,在北京市的支持下,孵化出软籽石榴、薄壳核桃等一批农林产业化基地,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作为京豫协作的示范工程,北京小镇项目也在淅川落地,给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孙占生介绍,五年来,北京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水源区生态持续向好、水质稳定高质达标;通过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生态等协作,助推数万名贫困人口脱贫;促进民生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南水进京迎来五周年 京宛、京堰结为“亲戚”
本市将新添七个自来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