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纪录

女博士后整日在田间地头,“移植”有机生态农业是她的梦想

2019-11-29 13:56 北京晚报 TF010

在顺义龙湾屯镇柳庄户村,有位号称是“新农人”的姑娘——石嫣。这位博士后跟一般农民一样,整日在田间地头,与蔬菜大棚、鸡舍、牛羊打交道。

虽然是位“新农人”,但对有机蔬菜的根基——土地,石嫣依然守候着精耕细作的老传统。

1982年,石嫣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石嫣是独生女。2006年,石嫣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读硕士,师从“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

石嫣开辟的梨园公社休闲农场成为开展亲子教育等休闲活动的基地。与散养在农场里的禽畜亲密接触,为久居都市的人们亲近农耕文化提供了一处活动之地。

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人民大学农村与发展学院和美国的农业贸易与政策研究所达成了合作协议,希望能派一名中国学生到美国的农场去学习工作半年。石嫣对这个机会非常珍惜,得知这个消息马上就递交了申请。

有机蔬菜需要格外悉心呵护,湿度和温度的控制容不得大意。石嫣和伙伴们每天上下午两次要走进蔬菜大棚查看这些宝贝的长势。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4月,她如愿以偿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石嫣自己也跃跃欲试:“学了这么多年农业,我都没踏进过农田,甚至不知道农作物是怎么种出来的,这样下去,读完博士又有什么用呢?”

在农场的院落里,处处可见的“社会生态农业”展板向人们普及有机和生态农业的常识。

在美国农庄里拔草时,石嫣经常想回国后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怎样让中国农民既采用生态耕作方式,又同时有稳定的市场。2008年底,回国后的石嫣坚定了投身有机农业的决心,把在美国学到的模式引入,建成了“小毛驴市民农园”——中国第一个“社区支持农业”农场。并完成了当时国内第一篇关于社区支持农业的博士论文。博士毕业后她到清华做社会学博士后的研究。

随着“分享收获”柳庄户农场的扩大,衍生出的餐吧“棚友食堂”,为农场凭添了更多的现代气息。

当“小毛驴”不断发展时,石嫣又开始了新的创业。与“小毛驴”农场中雇用农民的方式不同,这次她把农民当作合作伙伴,一起协商制订生产计划和生产规范,推动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采用有机种植。石嫣给自己的新农场起名叫“分享收获”。如今,生产基地也从一个扩展到两个——通州区西集镇马坊村基地和顺义区龙湾屯镇柳庄户村基地。

在农场里石嫣开辟了分享收获食物社区平台,通过电商方式帮扶生态种植农户们的有机农产品销售。

“不用挤地铁,不用参加应酬,生命在村子里似乎被拉长了。”石嫣说,这也是她最初的梦想。她创办的“分享收获”农场已经在全国多地建设起多个类似的农场。很多年轻人在跟着石嫣学习一段时间后,有的返乡创业做起了家庭农场,有的继续在农业领域探索新技术与新产品,以自己的方式为生态农业做着贡献。

今年一月,石嫣还获得了第五批“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殊荣。这位80后女博士后始终坚信,在城市化越来越快的今天,无农药无化肥、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的有机农业,不仅是对当下食品安全问题最好的关怀,也能拉近人与土地的关系。向大城市“移植”有机生态农业,一直是她的梦想。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方非 摄影报道

分享到

北京这群老党员一日行千里,奔波在扶贫路上

哇哦!昌平竟藏着一个“小鸟天堂”

迎国庆主题花坛亮相,今年整体应用200余个品种

2020中关村论坛和科博会开幕,多图看现场!

大片来了!雨后京城,晚霞与彩虹交相辉映

草原乌鸡蛋逐渐在北京站住脚,林下资源助力内蒙部分村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