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北方水稻第一田”开镰收割!市民们带着孩子感受丰收喜悦

2019-11-02 19:20 北京日报客户端 TF011

沉甸甸的稻穗弯了腰,秋风吹过,金灿灿的稻浪翻滚。今天,顺义北小营镇前鲁村第三届水稻收割节,在这片200亩稻田里开镰。不少市民闻讯而来,带着孩子弯腰收割、捡拾稻穗、稻谷脱粒……感受丰收的喜悦。

开镰啦!”伴着一声吆喝,大伙儿一头扎进稻田中,热火朝天地开始收割。孩子们在父母和农户的指导下,一手握水稻,一手挥镰刀,一招一式学起来。不一会儿,几把稻割完,孩子们满头汗水,地头的稻草也堆成一垛。

紧接着,孩子们在父母的帮助下,抱着一捆捆丰收的成果,又兴致勃勃地给稻穗脱粒、用稻草打草帘…脸上洋溢着幸福。“上次我带孩子一起来插秧,还摸了四条鲫鱼回家,她特别高兴。这次又特意来收割水稻,能让孩子了解夏种秋收,体会我们的农耕文化。”市民王女士说。

“小时候,村里的稻田无边无际。开镰收割,正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前鲁村箭杆河河边合作社社长的刘晓辉回忆,稻田、蛙鸣、摸鱼曾是每位村民的童年记忆。上世纪80年代,前鲁各庄村的水稻一度消失,直到2015年才再次出现并延续至今。

恢复后的稻田,延续了“鸭稻共生”的生态模式。每年5月开始,水稻开始育种,鸭子刚刚出壳。等到插秧时,一个月大的鸭子也同时下水,鸭子下水除草,粪便就留在土里增加肥力,水稻长,鸭子也长。等到稻苗出穗时,鸭子也长得差不多了,可以不一直在水里活动,不会影响水稻的后续生长。

如此,产出的稻米有独特的风味。刘晓辉介绍,“一般的稻米,蒸一次米饭,再加热一次,最后再熬米粥基本就烂了。但是,我们的稻米可以在制作三次后,熬出的粥还是一个个米粒,米粒比蒸米饭的时候更膨大。”

前鲁各庄村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有北方第一稻田之说。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如今的北小营镇曾属历史上的渔阳郡狐奴县,光武帝刘秀将张堪调至此地任军政太守。由于当地水土肥沃,张堪将水稻种植经验传授给当地百姓,也使得狐奴县成为我国北方较早开始种植水稻的地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小英 摄影:武亦彬

流程编辑:tf011

分享到

深秋已至,京西稻迎来大规模丰收季,观赏"风吹麦浪"要抓紧了

盘点北京周边采摘基地 平谷佛见喜:周末能赶上丰收“尾巴”

创意农场 宅在家也能在“菜园”里大丰收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始运营,未来可刷身份证验票乘车

北京:前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食品价格上涨7.6%

看着都舒心!观音寺“三横一纵”道路旧貌换新颜

新发地连开6场对接会,一大波优质农产品装进市民菜篮子

北京又多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 三季花海,四季常绿!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