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文化

黄琦雯黑胶大碟:在《声音电影秀》中听老电影的摩登复古

2019-10-20 07:34 北京晚报 TF008

黄琦雯以致敬的心意,将百年电影创作者和表演者所展现的美好,用声音去延展并珍藏,时光因此成为永恒,这是多么美好的事!

作者 顾犇


刚过七夕,我就收到了黄琦雯的《声音电影秀》黑胶大碟。

我本来就是音乐发烧友,在音乐界交友甚广,也许是上了年纪的缘故,很喜欢听怀旧歌曲。因为我老舅是资深影迷,他收集了许多影星的资料,我从小便耳濡目染,加之读了老舅退休后写的不少早期电影界的故事,也参观过他的私人收藏,所以我对老电影里的歌曲更是情有独钟。

黄琦雯这张《声音电影秀》唱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经典老电影,熟悉的旋律、熟悉的作者,显得非常亲切。虽然都是我听过的电影里的插曲,但黄琦雯却有着自我的创新,故而让我在体验复古怀旧的同时,感受到了摩登的味道,她将这两种气质融合得非常不俗。

在《四季歌》中,周璇的声音和黄琦雯的声音在对话中穿透时光,黄琦雯将周璇无可比拟的声音进行延展,直通未来。这已经是黄琦雯第二次改编《四季歌》了,与第一次相比,又有了不少新意。

《渔光曲》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代表作,由安娥作词、任光作曲的同名主题曲随之家喻户晓。传奇女子安娥的故事,以及她与田汉之间的悲欢离合,是早期革命者的写照,我们都已非常熟悉。黄琦雯演绎的《渔光曲》少了一些柔弱,多了一些现代,我感觉是唱出了一个新天地,同时也比较贴合词作者安娥的个性特征。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那个时代语言学家的作品,因首次使用了女性的“她”,令世人津津乐道。黄琦雯的改编走得更远,爵士风格的钢琴伴奏加上张帆的女声,配以歌词的朗诵,把遥远的过去拉到了现代。古今、中西的结合,让我们以特殊的方式接触到那个时代的著名学者刘半农和赵元任,感受到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此外,《蔷薇处处开》、《桃花江》、《梦中人》、《恋之火》、《莎莎再会吧》、《阿哥阿妹》、《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已经成为永恒的经典。伴着美妙的音乐,我仿佛穿越到那个梦中的年代,电影中的一幕一幕在我眼前浮现,而现代的唱法,却不时在提醒我回到当下。

我与黄琦雯相识多年,知道她一直在中国老电影的经典音乐中提炼创作来源,以摩登作为她音乐创作的基调。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难得的创新姿态。她的专辑《M&M音乐电影院》便是从之前尝试单曲之后的系列创作,2014年发行后便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赞誉。此后,她在这个领域继续努力--2015年正值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黄琦雯历时数年追寻的声音时光,如红花绿果一般跃上枝头。2016年初,她创意、执导、演绎的年代歌舞音乐秀“声音电影秀-致敬中国电影110周年”在北京首演,人声、乐声、影声,个人表演、乐队表演、歌舞,形成影音一体、情景交融的歌声展现。业界称为首部“中国百年电影文艺show”。音乐秀上演时,她的导师李双江先生亲自到舞台上为她点评,并肯定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艺术修养甚高的、对舞台有着无法比拟的认真态度且表演很到位的艺术家。

黄琦雯既不重复别人,也不自我停滞。这张《声音电影秀》黑胶唱片是她在2016年演出之后再度思考,进行新的创作和制作,直到她自己认可之后才发行的。今年8月7日,黄琦雯在微博里特意感谢了那些帮助过她的人,而后还写道:“看着这个美好生命的诞生!就如同看见那些过往的自己,一点点改变、重建……不知不觉八年时光,丢不去的执念,心在,祝福在。”

因为从事职业的原因,每到我看到各个图书馆纷纷采购古旧唱片,出版社复制旧版唱片或者用黑胶唱片制作新碟,使其成为新的时尚时,便倍感欣慰。用复古的唱机播放黑胶唱片是一种风雅的体验,播放黄琦雯这张精致的黑胶唱片,空气里满是芬芳。

百年的光影世界,随着时间翻动、跳跃。银幕后的人,陶秦、袁牧之、沈西苓、吴村、费穆、黎锦晖、陈歌辛、李叔同、贺绿汀、陈蝶衣、雷振邦、王洛宾……银幕前的人,周璇、白光、龚秋霞、葛兰、黎明晖、王人美、黎丽丽、赵丹、白杨、姚莉、白虹……都与黄琦雯因爱相遇。黄琦雯以致敬的心意,将百年电影创作者和表演者所展现的美好,用声音去延展并珍藏,时光因此成为永恒,这是多么美好的事!

相关阅读

由“摩登复古”想到的

作者 张逸良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长亭外,古道边”,当《教我如何不想她》与《送别歌》的乐声同时响起,心底不由得起了波澜--刘半农与李叔同,两个都曾身处异国的游子在旋律中相遇,久别难逢的离愁与相逢恨短的别绪交错……两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电影《教我如何不想她》、《早春二月》中的片段,也随之映入脑海。

诗歌、音乐、电影,这三种不同形式的表达,时常结合成一个整体,若想厘清各自属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歌富于文学化的凝练而有韵律的表达,音乐善于解释、渲染、揭示、烘托,电影便于呈现和延展视觉场景,音乐在其中更像是中间介质的桥梁,它既是诗歌的个性化的诠释手段,能引发更多听者的共鸣,也能在视觉层面给人以发散的思维空间,提供更多想象与“入境”的可能。所以当我听到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歌唱演员黄琦雯在“声音电影秀”这个很独特的领域深耕,加之《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老歌在她的演绎中有了新的色彩时,便想去记录内心的一些所思所想。

“声音电影秀”不仅是黄琦雯一直在钻研的领域,也是她新专辑的名字,一张黑胶唱片,真正的“大碟小众”,却也道出流行乐坛的一股潮流。数字音乐大行其道的今天,听众欣赏和评价音乐的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很多人由此产生错觉:好音乐是不是越来越少了?我感觉并非是好音乐越来越少,而是可供听众选择的样本以几何倍数增多了。所以在这个年代,音乐的生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字音乐的“压缩”填满了所有缝隙,“心宽体胖”的黑胶唱片,却带给人们一种久违的仪式感,让错落的生活得以规整,让许多微小的情绪水落石出,正如黑胶唱片之于数字音乐最大区别,真实还原现场的每个细节,哪怕是空气,都带有从现实抽离的魔力。费尽心力去灌一张黑胶唱片,可见作为歌者的黄琦雯对音乐的严谨与虔诚。

或许黑胶唱片,也是黄琦雯演绎的这些歌曲的最好载体。《蔷薇处处开》、《梦中人》、《莎莎再会吧》、《阿哥阿妹》、《渔光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老电影中的经典音乐,正是在唱针与黑胶纹理的摩擦中被一代代人传唱;那些歌者的声音,伴随时间的模糊刻画,凝结成为永恒。

时间本就是奇特的所在,尤其是对音乐来说。十里洋场、摩登沪上,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正经历着东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对撞,因“舞”而律动的音乐,自然也与方兴未艾的中国电影结缘。在时间的发酵中,这些在当时紧靠时代前沿的“摩登”逐渐成为回望历史的经典,不断积蓄下“复古”的潜能--可人与时间的催化,一如奏鸣曲式中的呈示、展开、再现,抑或是旧时行文的起承转合。

当然,“复古”并非“泥古”,音乐表现的元素、手段、工具,乃至改编者的天赋、学养,都在使这场“复古”不断呈现出新的样貌。无论是《四季歌》中周璇与黄琦雯跨越“时空”的对唱、《桃花江》那略带俏皮的声音塑造,还是《恋之火》里爵士乐渲染出的欲语还休,抑或是《在那遥远的地方》结尾情绪与张力的尽情释放,黄琦雯将自己对音乐的许多理解置于“复古”的基调中,并且通过不断的实践,找寻到更多表达、重塑的可能。

脱离于电影而独立存在的音乐,与其说失掉了视觉直观的阐释,不如说从画面中“解放”出来,得到更多理解与表现的空间。毕竟音乐是能“制造”画面的,如同听到德彪西的《月光》时就会联想到莫奈的《睡莲》一样,那些曾经生活在老电影里的音乐生命,终究会以一种特有的方式被听者的内心复刻,进而唤醒那些沉睡的过往,于脑海中组成一帧一格。

黄琦雯在自己的音乐“复古”前加上了一个形容词——“摩登”。确实,谁都无法设身处回到过去,“摩登”是她音乐上的视域,也是她面对当下的态度与选择。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九位历史文化遗存负责人登台,《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

原创戏剧《新西厢》中西结合,重解“中国古代爱情”

上周4部新片票房表现不佳,《金刚川》上映10天票房过7亿

2021北京风景年票正式发行 新年票出游新增4家知名景区

多部纪录片献映,还原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往事

被赞今年最美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讲述叶嘉莹的诗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