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天安门核心区46座移动公厕2396个厕位如何一夜拆除?

2019-10-09 16:02 北京晚报 TF010

经过彻夜劳作,至昨天凌晨5时,天安门核心区共46座移动公厕2396个临时厕位全部拆除完毕。据统计,从10月2日至10月7日,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地区客流量突破千万人次,这些移动公厕确保了游人顺利如厕,其背后是北京环卫集团工人师傅们的辛勤付出。

拆一座公厕用不了一小时

10月7日晚7时许,天色渐暗,国家博物馆西侧,一群身穿蓝色制服的工人师傅,开始忙着拆除步道上的篷帐式移动公厕。这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按照要求,天安门核心区的移动公厕,要在第二天凌晨5点前,全部拆除完毕。

移动公厕外墙的白色挡板被工人师傅们一块块卸了下来,叠放成一摞。有的工人师傅正拿着工具,小心翼翼地拆除移动公厕的外框架。与此同时,还有几位师傅正在有序搬运着地台。蓝色的身影不断从记者眼前掠过。仅用了不到一小时,一间庞大的移动公厕,便“消失无踪”,被占用的场地也恢复成了人行便道,现场整洁如初,没有丝毫异味。

在移动公厕的组装零件当中,记者看到一叠银色的金属板,每块板子上都有一条横杆。北京环卫集团旗下北京机扫公司运营管理部副部长岑尧告诉记者,这些金属板是每个厕位之间的隔板,别看是移动公厕,为了保障广大群众的如厕需求,无障碍设施也是不能少的,隔板上的横杆其实是厕位的扶手,老年人扶着它,蹲起更方便。

岑尧介绍说,天安门核心区移动公厕主要采用拖挂和篷帐两种形式,这些移动公厕分别设置在东、西红墙、国家博物馆及人民大会堂周边,四个区域共设置移动公厕46处2396个厕位。国庆阅兵仪式当天及国庆长假期间,移动公厕保障了相关人员及游客的如厕需求。

测量不能有丝毫误差

搭建一处篷帐式移动公厕要多长时间?现场工人们告诉记者,一般而言需要约一天,前提是在搭建移动公厕的步道上预设了沟槽,这些沟槽就是移动公厕的排污系统,只要把厕位一一对应安装上去就好。不过,人民大会堂周边的移动公厕却是例外,环卫工人连续奋战5天多,终于胜利“攻坚”。

按照最初计划,设置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北侧及北门东侧的临时公厕,是拖挂式公厕,其外形与货车车厢相仿。每个拖挂式临时公厕长约10米,在这一区域共设置19个拖挂、共274个厕位。数量已然不少,但在第一次演练时,工作人员发现该区域人流集中,厕位需要增加,于是补充篷帐式移动公厕成了首选办法,但这里的步道上没有预设的沟槽,管线怎么铺设成了摆在工人师傅面前的一道难题。

北京机扫公司装备服务中心经理刘吉昌带领30多名工人,几经尝试,最终利用设置地上沟槽的办法,拿下了这场“攻坚战”。

刘吉昌介绍说,他们先在路面搭建了地台,再在地台下方,用直径12厘米的三通管连接,构成了排污管线,连接到附近的污水井。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测量,数据不能有丝毫的误差,每根三通管都对应着一个厕位,就算只有2厘米的误差,也会被无限放大,导致整体错位。通过搭建篷帐式移动公厕,最终该区域厕位增加了数百个。在这场“攻坚战”中,已经56岁的刘吉昌一直坚守“战场”,有一次吃着吃着饭就睡着了。

刘吉昌说,从1984年起他就进入了环卫行业,经历过多次大型活动的保障工作,今年的国庆保障任务尤为艰巨而光荣。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大家都在和时间赛跑,虽然很辛苦,可抬眼望见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国旗,一股子干劲便又涌上来了。

要满足游人如厕需求,光建好移动公厕还不够。记者了解到,为了保障公厕的环境秩序,每天有132名工人、分三个班次坚守在各个区域。移动公厕的环境保洁工作,游人的疏导工作,还有卫生纸、洗手液等消耗品的补充工作从未间断……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景一鸣 文并摄

分享到

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主题表演档案入藏北京市档案馆,留存视频素材96TB

齐俊杰以观礼嘉宾身份走上观礼台:这是对我们志愿者最大的肯定

志愿者何花和爷爷一起天安门观礼:帮人帮己的感觉太好了

一次受阅,终生荣耀!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北京市表彰大会举行

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离不开志愿者们 听听他们的心声

志愿者回忆国庆联欢活动:全场齐唱《歌唱祖国》,高呼“祖国万岁”

他们为鸽子车施划点位,却在国庆庆典前离开天安门广场

她是天安门城楼红墙下的志愿者 背向长街却也“幸福得晕眩”

揭秘国庆阅兵时,北工大三千余名师生如何炼成“建国伟业”方阵

一个半小时内给7万个气球充气,这群人“魔鬼训练”4个多月

四层人塔七米多高,塔尖少年为扎稳马步,茶杯之上练出扎实基本功

彩车司机“藏”在看不见的岗位上 透过蜂窝煤般的小孔“盲开”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始运营,未来可刷身份证验票乘车

北京:前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食品价格上涨7.6%

看着都舒心!观音寺“三横一纵”道路旧貌换新颜

新发地连开6场对接会,一大波优质农产品装进市民菜篮子

北京又多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 三季花海,四季常绿!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