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PM2.5平均浓度仅40+ 新建居民楼节能将8成以上
截至今年8月底,PM2.5平均浓度首次进入“40+”,创历史同期新低。今天上午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本市将出台新版节能率80%以上新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甘南 摄 资料图
PM2.5浓度创历史同期新低
2018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今年以来,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截至8月底,PM2.5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首次进入“40+”,创历史同期新低;在京津冀及周边省(区、市)“2+26”城市中,PM2.5浓度最低,同比降幅最大。“本市空气质量与国家标准和广大市民期盼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在谈到存在的主要问题时,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坦言。
其中,主要污染物浓度仍超过国家标准。报告显示,2018年,本市PM2.5、PM10、NO2、O3浓度分别超过国家二级标准46%、11%、5%和20%。其中,PM2.5超标比例最大,是影响本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与发达国家大城市年均10至20微克/立方米相比,本市PM2.5年均浓度相差2到3倍。
此外,空气重污染情况仍时有发生。近年来,本市空气重污染日呈明显下降趋势,但2018年仍有22天。特别是秋冬季,受不利气象条件、季节性污染物排放量增大等因素影响,空气重污染易发、多发,2018年秋冬季重污染日占全年的85%,影响了市民蓝天获得感。受地形和气候影响,京津冀地区仍是全国大气污染最重的区域之一。
将加快车辆电动化进程
蓝天保卫战下一步还有哪些硬仗要打?在谈到下一步的举措时,陈添表示,将加快车辆电动化进程,落实新能源货车路权保障政策。本市将加快研究出台各类施工工地监控技术和数据传输规范,形成全市统一的扬尘可视化、智能化监管平台,完善管理和执法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充分使用记分、信用联惩、停止在京投标资格等手段加强扬尘违法行为监管。推进挥发性有机物“一厂一策”治理。推进低挥发性建筑类涂料和消费品使用。完成汽车制造、木质家具制造、电子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并强化证后监管。
下一步,将充分开发本地新能源资源,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副中心、新机场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加快出台新版节能率80%以上新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进绿色标识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此外,还将研究制定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细则,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纳入量化考核,定期通报排名,依法依规对履职尽责不到位、失职失责、工作不力等问题严肃处理。
根据PM2.5最新源解析结果,本市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约占三分之一,重污染期间的传输贡献占比达55%至75%。为此,区域间高排放移动源将协同打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加强污染联防联控,共同开展空气重污染应急联动;继续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协同周边地区共同做好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推动区域空气质量共同改善。
■人大建议
立交桥下、临时场地增设充电设施
随后,市人大城建环保委提出,打赢蓝天保卫战还存在以下问题。比如,对重型柴油货车路面执法处于“打游击”状态,对超标车仅罚款200元,处罚较轻,在市界处罚后,无专用劝返出京通道,无强制维修要求,导致车辆所有者整改落实难;部分机动车检验机构对尾气存在不按规范检测、替车检测、租用净化器检测等违法行为。此外,还存在违规使用渣土车、建筑垃圾乱倒乱卸、黑渣土场以及部分行业违规夜间施工导致的扬尘污染问题。
为此,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建议,应探索研究在市界检查站设置尾气超标车辆劝返通道问题。推动纯电动出租车更新奖励及新能源货车通行便利鼓励政策落地实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临时场地、立交桥下,增设充电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