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北京大乘巷教师家属院,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从15%上升至85%

2019-08-21 13:53 北京晚报 TF021

新街口街道大乘巷教师家属院位于赵登禹路西侧,仅有两栋楼房,住着400多户居民。小院不大,可在西城区乃至全北京市却名声在外。“这里是北京最早的垃圾分类试点院落,大伙都把这里叫作‘北京垃圾分类第一院’。”大乘巷老住户、同时也是垃圾分类带头人的崔湘文告诉记者。

小区居民正在投放垃圾。

从最初的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仅为15%,到如今参与率超过85%,崔湘文和小院里的400多户居民坚持了23年。截至目前,在“垃圾分类第一院”的带动下,西城区已先后创建了383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占到小区总数的80%以上。与此同时,区市政市容委还在15个街道组建了一支由2000余人组成、覆盖全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开展常态化的垃圾分类宣传。

90分钟车程挡不住七旬垃圾分拣员

走进大乘巷教师家属院,第一感觉就是“垃圾桶真多”。每隔五六米就一个,大的三个一组,分为蓝、绿、灰三色,对应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小的五个一组,包括有毒有害垃圾、塑料、纸张、玻璃、金属;大小各一组构成一个完成的垃圾分类回收点。每天一大早,“全副武装”的崔湘文就会守在回收点前,对投放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

崔湘文年过七旬,1989年就搬进了家属院。2006年退休后,当上家委会主任的老崔开始指导居民垃圾分类,2015年搬到大兴西红门后,崔湘文不顾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仍然坚持每天早上8点半回到大乘巷“上班”,充当垃圾二次分拣员和指导员。

此时,老崔拿出写着“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袖标戴在胳膊上,掀开厨余垃圾箱的盖子,崔湘文边打开一个垃圾袋边说:“外表看着分得挺好,还要打开仔细检查,看有没有夹带。居民图省事的情况还是有的,查出来要重新分好。”

记者看到,每个厨余垃圾袋上都有二维码,对应着相应住户的垃圾分类积分卡。老崔说,每天早晨开箱检查投放的同时,还要扫码为居民记录积分,“如果出现3次分类不规范,就要上门指导。”

正当崔湘文忙着分拣的时候,一位姑娘风风火火地甩过一袋垃圾,转身要离开。“哎您稍等。”老崔叫住对方,打开姑娘扔的垃圾袋,掏出里面的快餐盒、一次性筷子:“这快餐盒不能跟厨余垃圾放一块儿,您得单扔到其他垃圾里。”这样的劝告老崔每天要说上十几遍。

12组大垃圾桶会不会成为小区的污染源呢?崔湘文说,每只垃圾桶每天都要清倒4趟、里外刷洗两遍,哪怕暑热的夏季也干干净净,没有苍蝇乱飞,更没有脏水横流,分类垃圾桶现在已成了居民最熟悉的“社区家具”。

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上升7成

家属院内,除了专业细致的垃圾桶外,宣传橱窗、展板和各类垃圾分类宣传册也随处可见。崔湘文表示,院内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超85%,垃圾投放准确率达到83%,是名副其实的北京垃圾分类第一院。可是,就在23年前,院内的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仅为15%,很多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是“分类无用”。

“那时候每层楼都有垃圾道,大伙儿的习惯都是顺着垃圾道一扔就不管了,没有垃圾分类的概念。”老崔说,一到夏天,西瓜、饮料一多,汤汤水水的,楼道里的味儿可难闻了。1996年底,大乘巷教师家属院开始了垃圾分类试点。“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变废为宝,我院决定从12月15日起,试行垃圾分类……”院内宣传栏内,清楚地记录着这封《致居民的一封信》。

“当时一共六个大桶,分为两组,主要回收废旧报纸、塑料泡沫和废铜烂铁,都是可以卖钱的东西。”老崔说,由于当时不少居民仍然从垃圾道扔垃圾,小院的垃圾分类工作一度受阻,出现了桶里收不上、楼道清不完的情况。崔湘文和当时的社区家委会主任陈淑芬等几人号召大伙把可回收的垃圾装在小袋里,每天集中放置在小区车棚内,而他们则当起了垃圾搬用工。“我们几个人每天下午5点多到车棚里再分一遍,用麻袋把垃圾打好包放在院门口的6个大桶里。”崔湘文说,每天下午,几个人都能拾掇出3大麻袋垃圾,搬运的时候,不少居民还问他:“分那么明白干吗,最后还不都是卖废品?”

两个多月后,崔湘文的“笨工夫”在小院内“开花结果”了,车棚里的垃圾袋从杂乱变得整齐。随着垃圾道被封,小院的垃圾桶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大桶变成了下有脚蹬板、上面加了盖、写上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现代化”垃圾桶。

“其实都是举手之劳,自己先分清了,再由崔师傅他们给把把关,一点儿都不难。”居民张静媛说,现在连刚上小学的孙女都知道垃圾不能“一股脑儿”乱扔了。

 垃圾分类须从源头抓起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垃圾的制造者,同时也是治理者。”崔湘文说,想要做好垃圾分类,贵在持之以恒,最主要的还是把宣传做到位,从源头抓起。

不久前的一天,正进行二次分拣的崔湘文看到一位准备投放厨余垃圾的住户袋里有几根玉米核儿。“您等等,这个不属于厨余垃圾,应该属于……”,“其他垃圾”四个字还没出口,就被对方打断了:“崔师傅,我们平时上班忙,没时间也没精力了解那么细。”崔湘文没再言语,一点儿一点儿把垃圾重新分好。晚上,再次碰到那位住户时,老崔主动打了个招呼:“您早上急着上班,我特别理解,可咱们既然有了这个意识,就把它落实到位,分门别类搞清楚,院里每月都有讲座,您抽空来听听,实在没时间,我把宣传材料给您送家去。”听了老崔的话,那位住户有点儿不好意思,连连点头。

2009年,家属院与相关公益组织合作开展“利乐包”回收活动。“袋装牛奶及药品等包装纸(含有锡纸),称重换取积分,可换取环保袋等生活用品,让大家感受到乐趣很重要。”崔湘文坦言。如今,早已习惯扫码领取垃圾袋,合理分类积分兑奖的居民们乐此不疲,把一袋袋垃圾变成了5000分、8000分,再换取香皂、毛巾等日常用品。

23年来,大乘巷教师家属院因垃圾分类所获的荣誉数不胜数:“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2010年度公益团队”称号……荣誉的背后,崔湘文和老街坊们最期待的就是尽快出台垃圾分类相关立法,做到有法可依。“现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列入立法规划,我们的愿望终于有盼头了。”老崔告诉记者,现在他们这些垃圾分拣员就像注入了强心剂,将继续和街坊们一起捍卫“第一院”的荣誉,同时把23年的经验传遍新街口、西城区和北京市。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张骜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方便投放,北京将完善厨余垃圾破袋器等便利性装置

垃圾分类实施半年成效显著!北京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增长超11倍

北京:餐饮单位餐厨垃圾分类减量装置减量率不低于30%

调查反馈:北京大兴清和园小区和德茂社区垃圾分类执行好多了

北京仍有小区垃圾混装混运,“不分类不收运”的监督链条还得铆劲

北京石景山古城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四色垃圾桶卡通人偶也来了

投放垃圾还能获奖励,您也来服贸会试试?

生活垃圾分类4个月成绩喜人,鼓励“破袋”提高厨余垃圾纯净度

北京:准确分类,习惯养成后,厨余垃圾将可以“带袋投”

北京社区超半数家庭已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

社区抓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从桶入手是关键

一图读懂丨破袋难、开盖难怎么破?垃圾分类,桶是关键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始运营,未来可刷身份证验票乘车

北京:前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食品价格上涨7.6%

看着都舒心!观音寺“三横一纵”道路旧貌换新颜

新发地连开6场对接会,一大波优质农产品装进市民菜篮子

北京又多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 三季花海,四季常绿!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