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有野鸭,晚上有蛙叫!北京首个小微湿地亮相亚运村
“白天有野鸭,晚上有蛙叫。”北京市首个小微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在北辰中心花园落成,周边的居民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然野趣。特别是夜晚的蛙鸣,给闹市花园增添了几许乡愁的味道。
摄影 何建勇
这处小微湿地位于朝阳区北辰中心花园中部区域,建设面积4100平方米。原本是一条旱溪,通过地形地貌恢复、湿地植被恢复、生态护岸等生态手段,使原本景观欠佳、黄土裸露的场地变成了一处郁郁葱葱、溪水潺潺、莲花朵朵、鱼鸭嬉戏、鸟鸣蝶舞的小微湿地。
小微湿地建设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整理地形、驳岸,改造基底生态化,铺设沙土乱石层,营造了近自然的水系,在水底种植沉水植物,立“食藻虫—水下森林”共生生态,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在雨季,小微湿地还能承担起调蓄雨水,补充城市地下水的功能。
湿地里种植了芦苇、千屈菜、水葱、金鱼藻、萍蓬草等10余种湿生植物,以及元宝枫、蒙古栎、海棠、山楂、金银木等浆果类、坚果类、蜜源类植物20余种,为小动物们提供食物来源。营造出了乔木林、灌丛、浅滩、生境岛、深水区等多样化生境,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环境。
小微湿地建成后不久,就有野鸭一家到此落户,周围的居民总能见到一只鸭妈妈带着八只鸭宝宝每天也在这遛弯儿、洗澡、觅食,为小微湿地增添了勃勃生机。
“都是食物给招来的。”工作人员介绍,小微湿地建设时投放了10多斤小野鱼,野鱼自我繁育,数量越来越多,从而招来了野鸭天天来觅食。
野鸭来了,青蛙也来了。周边不少遛弯儿的居民晚间经常能听见蛙叫声,“家门口好多年没听见过青蛙叫了,感觉特别亲切”。
今年,本市计划恢复湿地1600公顷、新增湿地600公顷,有70多个项目,如温榆河湿地、南大荒湿地、黑桥公园湿地等。像北辰中心花园这样面积在1公顷以下的小微湿地项目并不多。
今年下半年,市园林绿化局将编制小微湿地建设规范,推广小微湿地建设经验。
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副处长黄三祥介绍,据前期摸查,全市目前在1公顷以下的沟、塘、渠等有5000多处,具备小微湿地的建设条件。在百万亩造林地块中,有不少蓄水坑也具备小微湿地的建设条件。今后,小微湿地建设将逐步推进,修复自然生态,同时也为野生动植物营造更好的栖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