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研究专家李昌平上书总理 道尽农业艰难
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过程中,“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成为必然产物。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仍然是聚焦“三农”问题,提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三农”问题研究专家李昌平。 昔日贫穷山村——郝堂村,现在成了美丽宜居示范村。
回看20世纪90年代,当时我国的“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农民数量多,解决起来规模大;二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单方面突进,“三农”问题积攒的时间长,解决起来难度大;三是中国城市政策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比较效益短时间内凸显,解决起来更加复杂。这些问题,被一位名为“李昌平”的基层干部写信反映给朱镕基总理。此举引发了社会对“三农”问题的聚焦,中央开始对“三农”问题进行暴风骤雨般的改革。
回顾往昔,李昌平初心未忘。作为“三农”问题研究专家,他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农民的儿子只说真话,这是我的自我认同。”
故事
对农民真感情 让他说真话
时间回到世纪之交的2000年,李昌平为什么要给总理写信?农村、农业、农民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李昌平说,彼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农产品持续增产,但是农民却增产不增收,农业发展出现停滞。“当时无论是土地政策、财政政策、社会政策还是农业现代化政策,都出了问题。”
李昌平1982年参加工作。在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任上,37岁的李昌平所思所想都是身边农民朋友的遭遇:一家五口种地8亩,全年经济负担在2500元到3000元,如果亩产1000斤谷子,按0.4元的收购价,仅仅只能保本,还有各种名目的税费,八成农民还出现亏损。“有些农民的田,宁愿撂荒也不愿耕种。”对农民的真感情,让李昌平憋不住想讲出内心话!
“总理:我叫李昌平,今年37岁,经济学硕士,在乡镇工作已有17年,现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泪水给您写信。我要对您说的是: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4000多字的信李昌平一气呵成,写的是久藏心底的真话。信写完了,发给谁呢?李昌平最后大胆地选择了倾诉对象——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2000年3月22日,国家信访局《群众反映》第28期摘登了李昌平的信。3月27日,朱镕基指示农业部派人调查。5月4日,朱镕基在农业部的暗访调查报告上作出批示。2000年6月,湖北省委书记、省长到监利调研并召开现场办公会,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改革”随之展开。
有学者评论称,李昌平并不是第一个看到“三农”问题严重的人,但他是第一个敢于大胆说话的人。“李昌平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他超群的智慧,而是他非凡的勇气。”
呼吁见效 农民税赋减免
写完信后的李昌平人生轨迹发生巨大转折。他从体制内辞职,先后“南飞”和“北漂”,经历大学老师、记者、非政府组织职工、“三农”学者等种种职业角色转换的尝试。
2001年9月,为了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一书,李昌平携带书稿北上,成为一名“北漂”。书籍出版后,他结识了著名三农专家、《中国改革》杂志总编辑温铁军先生,正式混入京城的“三农”圈子。
尽管李昌平今后的人生脉络还未清晰,但“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一场围绕给农民减负增收的改革拉开序幕。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
从2004年开始至今,中央一号文件每年都聚焦“三农”。各种利好的改革政策,使农民增收步入快车道,农村民生状况不断改善。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废止,税赋一免,农民仿若一夜间卸下重担。
内置金融试验 打造郝堂村
今年5月27日,记者驱车行驶在河南信阳郝堂村的乡间小道上。在这里,一场主题为“郝堂乡村复兴”的论坛正在进行。主讲人就是李昌平。
经历了“南飞”、“北漂”后,李昌平觉得自己压根不是做学问的人,命中注定是一个干活的人。“我的恩师陆学艺老师叮嘱我,少跟人打嘴仗,要集中精力埋头做乡村综合发展实验。”郝堂村成为李昌平回归乡村建设的样本村庄。
10年前,郝堂村还只是个仅2300人的豫南贫穷小山村,人均纯收入不足4000元。2009年10月,在李昌平团队的协助下,郝堂村组建了村社内置金融——“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初始资金为34万元。
李昌平说,在农村啥都是资源,但是,千金拨不动四两。“乡村金融无效导致了产权无效,农民没有财产就没有信用,活钱变死钱,很难钱生钱。”而现在,在郝堂村的养老资金互助合作社,农民承包证、林权证抵押贷款就非常简单。
怎么理解村社内置金融?李昌平说,就是在农民的村社组织内部建立一个合作互助金融组织。建立后,农民的承包地、林地、房屋等,以存款方式存入内置银行,随时都可以抵押贷款或直接变现。
四成酒家是郝堂村一家农家乐,店主四成在村上颇有名气。“最初几年,店里每年从合作社贷款几万元作为运营资金,现在生意不错,每年可收入几十万元。”四成说。
现在的郝堂村,小巷悠悠,溪水潺潺,荷香浮动,游人如织,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宜居示范村”。
愿意做职业的乡村建设人
5月27日,在“郝堂乡村复兴”论坛上,李昌平在台上激情昂扬地讲解村社内置金融的样本案例,台下来自山西、湖北和河南的听众认真聆听。这样的论坛已经持续三年半了。
中国乡建院的总部设在郝堂村,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乡建人才聚集于乡村规划设计院,从郝堂开始专心于乡村建设及“精准助老”事业。“把业余爱好变成了正式职业,我应该算是中国第一个把乡村建设变成一种职业的人,是引领中国乡建由业余走向职业化、专业化道路的人。”
成为乡建职业人的李昌平现在忙碌着,也享受着,无暇顾及“三农”以外的问题。曾经的“堂吉诃德”初心未忘,始终记挂着他热爱土地上的人民。
大事记
◎2000年3月
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激愤痛陈“三农”问题,直言“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2000年3月27日
朱镕基总理指示农业部派人调查。
◎2004年2月9日
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新中国成立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发关于农民增加收入的内容。
◎2006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废止。
◎2011年1月
李昌平和孙君等人发起创建“中国乡村规划设计院”,总部设在河南省郝堂村。
◎2017年2月5日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主线。
◎2018年1月2日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2019年2月19日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
(原标题:上书总理 道尽农业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