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恩斯20年前就预言了英国脱欧闹剧,“山寨英格兰”里发生了啥事?
今年3月29日,英国脱欧到了《里斯本条约》规定的两年期,照理说这出波折许久的大剧该落幕了,去留结果应呼之欲出。但英国再次爽约,又推到了10月。
作者:张畅
为什么脱欧迟迟难定?除了议会对脱欧协议的不满外,英国民意的分裂也关系重大。而这种分歧,我们也许能从英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朱利安·巴恩斯的小说《英格兰,英格兰》中窥见一二。这部充满英式俏皮与黑色幽默的寓言式小说写于1998年,却目光深远地预见到了今天英国内部的纷争,甚至玩笑性地言中了脱欧风波。在这部书中,巴恩斯脑洞大开地给英格兰虚构了一段未来史,而这段未来就发生在21世纪。如今我们身处其间,再去回顾它,也许会有更深感触。
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一度繁荣鼎盛,曾在经济、军事和文化上都立于世界之巅,但两次席卷全球的战争,迅速拖垮了这个曾睥睨四海的巨人。辉煌数个世纪的日不落帝国及其殖民地在“二战”后分崩离析,国际地位猛降,先进的象征忽地就成了过时的代名词,一条绝大落差横亘在人们心间。而作为巴恩斯这样战后出生的一代,徘徊不去的祖先的骄傲缠绕着现实的衰退,曾为奴役者的罪恶感混合着和平年代的平庸,无论认识国家,还是接纳自己,都头绪繁多。
与大多数挖掘民族性的寻根文学相比,这部小说的有趣之处在于,首先巴恩斯采用了一种自嘲又戏谑的态度来展现英国人与英国文化,字里行间遍布英式的狡黠和毒舌,吐槽英国人的各种缺点,不时让人以为错入了莎翁的喜剧。但令人捧腹的同时,又透出淡淡的哀婉悲悯,天然地消除了写作者作为民族一员去反观自身时,容易产生的过分美化或敌视;其次,巴恩斯没有选用暧昧的历史回溯视角,而是把故事放在了一个反乌托邦的现代语境中,让我们去直面最迫近的未来。而这未来,就是在20世纪已经开始发酵的消费主义与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电视(视频)时代的到来,导致了图像文化和碎片化传播的蔓延,这让人们沉溺于瞬时的快感、表演和虚拟符号,越来越不善于严肃生活与记忆,我们没有主动拒绝历史,却逐渐忘了它的细节。而历史纵深的消失,将蚕食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与独特性,特别在经济全球化的推波助澜下,资本率着同质化大军四处挞伐,个体的丰富与多元岌岌可危。所以,《英格兰,英格兰》在调侃英国人之时,其实更是在嘲讽渲染这种恐怖的“消费复制品时代”。
小说的情节由两条主线交织展开,个体与国家的命运在这两条线上遥相呼应。一条主线讲的是主人公玛莎寻找爱与自我的故事。写作这本小说时,巴恩斯与玛莎年纪相仿,都是见证了印刷时代向影像时代过渡的一代,对真实尚有尊敬,对符号与复制品心怀疑虑。玛莎作为特别顾问加入到杰克爵士“英格兰,英格兰”主题公园的筹备组中,在此期间与爵士年轻的记录员保罗相恋。嫉妒的爵士暗中不断刁难,准备把他们踢出局,但玛莎和保罗先下手为强,反将了爵士一军,获得了公司的管理权。玛莎当上了新CEO,有条不紊地管理着“英格兰,英格兰”。可她的内心,一直对这个项目的正当性存疑。
玛莎的男友保罗,算是电视时代中长大的一代。相比于和真正的女孩交往,胆小的他更愿意对着杂志上的女郎幻想。他第一次见到玛莎时的反应,和在杂志对开页上发现让他眼前一亮的女人时如出一辙。他对历史也漠不关心,想要触碰真实,又怕真实带来的伤害,就只好把自己保护在虚拟的安全地带内。
另一条主线,围绕着杰克爵士的“英格兰,英格兰”展开。杰克是个务实狡猾的商人,一心向往着可以肆意掠夺的大航海时代。在生命终结前,这个野心勃勃的大亨决心要完成最后一项创举,让后人铭记自己。他在大不列颠岛南面的怀特岛上,建造了一座完美复制英格兰各种精华元素的高级主题公园,为了让岛更栩栩如生,甚至用计谋把真正的英王室也迁居到了岛上。在这里,游客只要愿意花钱,就能愉悦方便地体验他们所知道又向往的大英帝国的一切。岛上的居民(扮演成各种历史人物的演员)也极为友善,没有任何英格兰人被诟病的冷漠与装腔作势,一切以顾客至上。“英格兰,英格兰”开幕后大获成功,赢得了世界认可,人们开始改变他们对“英格兰”的成见,“英格兰”国际地位迅速提升。
但吊诡的是,随着人们对“英格兰”好感的上升,真正的英格兰却越来越被嫌弃,最后因为旅游业破产而经济崩溃,被欧洲孤立,被贵族和投资商抛弃,逐渐衰落了下去。管理者也干脆闭关锁国,任其自然,这座岛国也慢慢被外界遗忘,衰退回了前工业时代的田园状态。在后来人的记忆中,一提到“英格兰”,他们只能想到五彩缤纷的“英格兰,英格兰”。杰克爵士用光彩的文化碎片,杀死了真正的“英格兰”,带着他的山寨品走向了世界。
两个“英格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书中,巴恩斯借历史学家马克斯之口曾指出“英格兰,英格兰”并不算造假,模仿是世界的本能,但它把文化和历史简化、粗俗化了。而杰克爵士死后,陵园门可罗雀,没人记住他,这更强烈地反讽了建立在商业之上的光荣,最终也只会沦为娱乐消费品,无法承载任何严肃的感情。可巴恩斯也坦言,回归往昔的“老英格兰”,绝非他理想的乌托邦。
巴恩斯没说什么是他理想的英格兰,但我们从小说中能看出端倪。在当今这个云谲波诡的时代,无论是徘徊于往昔,还是盲目迎合世界潮流,对一个民族来说都很危险。一个期待振兴的国度,必须抓住机遇又保持自我,尽管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挑战。(《英格兰,英格兰》,[英]朱利安·巴恩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