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嫦娥四号首批科学成果发表,中国科学家证实月幔成分
2019-05-17 10:56
北京晚报
TF021
新华社 中国科学家惊喜地发现,玉兔二号月球车首次在月球背面“踩下的足印”,留在了来自月球深部的月幔物质上。这为解答长期困扰科学家的月幔详细物质构成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可以帮助人类进一步认识月球的形成与演化。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利用玉兔二号携带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仪的探测数据,证明了嫦娥四号落区月壤中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月球深部物质。
国际科学期刊《自然》于北京时间16日凌晨在线发表了这一重大发现。这是嫦娥四号今年初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后首次发表重要科学成果。
科学界关于月幔物质组成的推论一直没有被很好地证实。中国在制定嫦娥四号任务时,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月球背面一片特殊区域:南极-艾特肯盆地。科学家认为这里有可能会发现月球深部物质。
玉兔二号月球车驶上月面后,其携带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仪在两个探测点获得了质量良好的光谱数据。通过初步分析发现,嫦娥四号着陆区的月壤成分明显不同于嫦娥三号着陆区的月海玄武岩,其中含有低钙辉石,可能有大量橄榄石存在。
对光谱数据进一步处理分析,结果证实这一区域月壤中橄榄石含量最高,低钙辉石次之,并含有很少量的高钙辉石。这种矿物组合很可能是源于月幔。
科研人员随即对覆盖嫦娥四号着陆区域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数据和高光谱数据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这些物质是从冯·卡门撞击坑东北部的一个直径为72公里的芬森撞击坑溅射出的。
科研人员认为,这一研究可为中国未来的月球采样甚至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如果嫦娥六号到这一区域采样,不但能获取人类第一份月球背面的样品,还有机会采集到月球深部物质的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