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鲁班”王恒:“长”在工地上的建设项目带头人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在劳动节前夕,本市工会系统共产生57个首都劳动奖状、299名首都劳动奖章、117个北京市工人先锋号。在这些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当中,既有行业领军人、科技创新带头人,也有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基层建设者,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闪光故事。今天本报向读者介绍他们中的5位,并借此机会祝所有劳动者节日快乐。
王恒(左二)
奥运村工程、北京市交管局综合服务中心、中航大厦、中国国学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职工周转房C2标段工程……在这一长串的工程背后,有一个参与者的名字不得不提,他就是王恒。自2005年大学毕业进入北京城建集团,14年间,王恒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成长为项目团队的主心骨和带头人。
王恒毕业那年,恰逢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备期。拿到毕业证不到一年,这个毛头小伙就参与到了奥运村工程当中。按常理,当时的王恒还处于学习阶段,不能独立支撑一个部门的工作,但是当时由于人事变动,他所在的技术部骨干相继离职,只留下他和两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一下子从年轻人变为“有经验”的老同志,王恒没有退缩,反而积极主动迎上去。阅读施工图纸、学习施工规范、指导现场施工,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到进度比较快的标段观摩……久而久之,几乎每个标段的老师傅都认识了这位虚心的小王。面对王恒的提问,前辈们也都知无不言。“老师傅们都说,要是每个标段都有我这样的年轻人,这活就好干了。”王恒笑着说。
凭着这股迎难而上的精神,王恒硬是撑起了技术部,而且一直撑到工程最后竣工验收。由于表现突出,王恒成为那一届大学生中第一个被提拔为技术部长的人,而且还是第一个当项目总工程师的人。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他还被集团公司授予奥运工程建设三等功臣,被北京市评为奥运工程优秀建设者和奥运建设青年功臣。
遇到难题和关卡,王恒的精神头儿就来了。2016年4月,王恒成为通州区后北营一期安置房工程项目经理。接手项目的时候,王恒被告知,政府承诺拆迁群众两年内交房,也就是说2018年4月前交付使用是工程硬指标。然而这个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的项目,正常工期应该是3年。
施工开始了,最多的时候,工地上有2200人同时施工,四五十台大型设备在工地里出出进进,每天一睁眼,就有数百件事情排队等着王恒拿主意,王恒几乎“长”在了工地上。
为了加快工期,王恒还在技术上动起来脑子,听说青岛有一个工地使用了一种新的模板,能大幅度提高工期,王恒二话没说,带着核心团队赶赴青岛去取经,并和生产装配式铝合金模板的厂家一起对技术进行了改进。“铝合金模板提高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将正常施工7天一层的时间缩短到了4天。”因这一技术的使用,一栋27层楼的结构缩短了2个月的工期。 后北营一期安置房工程是王恒独挑大梁的第一个工程,竣工交付后,该工程获得“2016年北京市住建委绿色安全样板工地”等荣誉称号。
在妻子的眼中,王恒是一个“不回家的人”。在后北营安置房一期项目施工阶段,王恒的家与工地之间只有15分钟车程。为了工程,王恒愣是连续两个月没进过家门。妻子说:“他回家也管不了什么,走的时候儿子没醒,回来的时候儿子都睡了。儿子总是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为什么不陪我玩?”。
每年六一公司安排亲子探营活动是王恒最幸福的时候,因为他可以骄傲地领着儿子,看着眼前一片繁忙的建筑工地,憧憬竣工后的繁华,然后自豪地跟儿子说,“这片楼房是爸爸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