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未谋面 闻名已久” 中外记者走进孔庙和国子监体验中华文化
孔庙和国子监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在这两处建筑的背后是中国悠久文化的深厚积淀。昨天下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组织下,来自阿尔及利亚、印度、巴西、埃及等44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名记者走进孔庙和国子监。近距离接触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交融后焕发的新生机。
中外媒体记者走进国子监感受中国文化。
下午2时,中外记者一行走进这片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群。孔庙大门前镶嵌琉璃雕花砖的影壁、巍峨森严的庙堂以及198座刻有三朝进士名姓的题名碑,让来自异国他乡的友人惊叹不已。走进孔庙,在大成门中外记者一行观看了名为《大成礼乐》的展演。尽管语言不通、文化各异,但在随行翻译的讲解下,现场记者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礼乐的肃穆、典雅之美。
来自智利雷卡巴伦电台的记者艾利克斯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尽管此前与中国素未谋面,但对于孔子和古老的中国文明这位智利小伙却是闻名已久。“我在圣地亚哥的家距离当地的孔子学院就不是很远,因此在来到中国前就对孔子和中国文化有所了解。”艾利克斯告诉记者,智利的年轻人对于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充满了好奇,如今在当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了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念头。
在结束孔庙和国子监的行程后,中外媒体一行来到了不远处的77文创园。在这里传统技艺以电商平台为依托,以首饰、服装、家具等形式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中。现场雕刻、剪纸等北京非遗和手工艺传承人展示的独门绝技,引得中外媒体驻足观看。来自埃及金字塔门户网的记者马哈茂德对展台上的印章爱不释手,对于篆刻家张国维的演示的篆刻技艺更是连呼“神奇”。看到外国友人兴趣颇高,张国维不单展示了篆刻技艺,同时也通过翻译向国外记者详细介绍了篆刻的历史、印章的意义。
谈到“一带一路”马哈茂德表示,如今一带一路已在埃及落地生根,六座孔子学院给当地人提供了了解中国的机会,临近苏伊士运河的泰达经贸区也同样为埃及人带来了丰富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