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舆论

意大利归还中国文物,与这件外交大事同时发生,却不是巧合

2019-03-24 19:55 长安观察 TF011

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点燃了周末的舆论场——

▲图为部分返还文物,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3月23日,在中意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一批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796件套漂泊海外的中国文物即将踏上“回家”路,这也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对此,网友齐呼:“欢迎回家”!

这批文物不仅数量大,而且器物种类多、保存情况好、时间跨度长。古朴浑厚的马家窑文化红陶罐,线条流畅的汉代茧形壶,形制完整的唐代武士立俑,独特雅致的宋代黑釉瓷,刻画精细的清末至民国紫砂壶……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民国,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都能在这批文物中找到印迹。

事实上,这已不是中国第一次迎回在流离岁月里散落的民族瑰宝。2013年,圆明园鼠首兔首被法国皮诺家族归还中国;2018年,流落异乡的青铜“虎鎣”搭乘飞机回到故土;今年3月,美国决定返还361件套中国流失文物……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至少已有30余批次40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对于文物回归,网友们按说已经不再陌生。然而,几乎每一次相关新闻见诸媒体报端,无一例外仍会引发舆论场上巨大的情感激荡,这足以反映出人们对流失文物的深沉情感,对遗珠回家之心绪难平。

每一件流失文物背后,都有一段曲折沧桑的故事,其中大多数携带着国家民族的屈辱与义愤。人们记得,20世纪初,在足足29箱、上万件中国敦煌莫高窟出土珍宝在英国出现后轰动世界,随即引来西方各国探险家,疯狂掠夺敦煌文物;人们更没有忘记,100多年前,当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眼见珍贵宝物,能拿走的都拿走,拿不走的就地毁掉……尽管每件文物流失的具体原因各异,但可以肯定的是:文物的命运与国运密切相连。当山河破碎、国将不国,连民众生活基本生活、正常权益都无法维护,文物也会遭受浩劫。

时光荏苒,今时今日,每一件流失文物的回归,也都有其特定的现实因由。比如,361件流失文物返还,背后是中美就文物事项达成谅解备忘录;比如,“虎蓥”漫漫回家路,离不开国家文物局积极进行外交斡旋、友好协商、司法合作等努力。当然,文物回流故土还折射着人类文明向前迈进的脚步,法国多次表示将立法归还他国文物……

诚然,昔日那扩张与掠夺的时代已一去不返,归还文物已经成为无人能够反驳的“政治正确”。但很明显,这般温情脉脉的文明视角,并不能支撑和解释所有事件:即便在文明的21世纪,文物所遭受的苦难也并未结束。当人们眼见伊拉克千年文物毁于一旦,亲历阿富汗珍贵文物以巡展求保护,大概没有人会否认,文物归国最硬核的理由、最大的背景,正是国家实力的提升。

就拿此次意大利返回中国文物来说,与这则新闻同时引发关注的,还有中国外交的另一项重大突破:3月23日,意大利与中国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成为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的G7国家。这一“用脚投票”作出的选择,极易让人联想起另一个发生在春天的故事:2015年春,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随后世界掀起了一场加入亚投行热潮。这两起事件几乎同时发生,并非巧合。有幸置身“硬核”实力提升的时代,我们能够一次次见证文物回归,也绝非偶然。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网友在感慨文物回家之时,不忘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因为——只有祖国强大了,失去的珍宝才会重新回到我们手中。

从流失到回归,文物流动方向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实力从弱至强的沧桑巨变。在古代,人们用“近者悦、远者来”形容王朝的强大,认为近悦远来、万方辐辏,方为大国气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物的回归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唯愿祖国更加强大安定,重拾屈辱年代遗失的“珍宝”,续写千年古国的梦想与荣光。

 

 

来源:长安观察 撰文:胡宇齐

分享到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回家,过程一波三折具有开创性意义

隋代佛像流失海外之谜,赠送者为卢芹斋,雕像被分为三段运出国

美国返还361件中国流失文物 系10年来规模最大一次文物返还

你被要求过投票吗?网络评比泛滥,但最美、最好的真不靠这些选出

驴友被救后快递送锦旗引争议,救援队称“是羞辱”,真诚去哪了?

玩具租赁行业再次进入市场,却因何难获大家认同?问题出在这儿

猎捕野生动物竟然直播!不能任由“打野主播”再撒野

黄山风景区辟谣迎客松为塑料树,不容谣言的斧子砍向“国家名片”

“双11”提前敲锣,监管不能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