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文化

中国美术馆馆长亲自为雕塑展导览 这句话让现场笑声一片

2019-03-18 11:31 北京晚报 TF011

一件雕塑作品是怎样诞生的?一个展览是怎样从无到有的?56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时代风貌又是如何通过雕塑来呈现的?3月16日,刚参加完“两会”的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美术馆七层学术报告厅举办讲座,结合正在馆内展出的“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他像一名导览员一样,为观众梳理1949年以来我国民族题材雕塑艺术创作的发展历程,引导大家欣赏这些优秀作品的文化魅力,还为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和感悟。一个多小时的讲座让许多周末来看展的观众感到收获颇丰。

由中国美术馆、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展——‘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日前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征集作品600余件,经专委会评选,有220余件作品入选,它们与中国美术馆馆藏的部分民族题材雕塑一起,奉上这场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盛宴。 庞铮铮摄

艺术呈现应当丰富多彩

中国美术馆“解读艺术大展”系列讲座自2013年3月开始面向广大观众举办,至今已经办了50余期。每逢馆内有大型主题展览,中国美术馆都会邀请相关艺术家、理论家通过讲座的形式,对展览展品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的分析讲解,很受观众的欢迎。从3月1日开始,“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200余件雕塑分布在美术馆一层的10个展厅,展现着我国56个民族的各具特色的风采,开展半个月来观展人数一直居高不下。

吴为山认为,就中国艺术精神而言,中国艺术史总结的重要审美特征几乎均可在各民族艺术传统中发现传承脉络与验证实例。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不仅与各自的种族特质、文化属性和历史发展相关,还与各族人民心理结构相应。因为不同的自然地域、气候条件、生存土壤、种族遗传、宗教信仰、习性习俗、语言环境,使各民族的相貌姿态、服装配饰、生产用具、生活起居,劳作方式、娱乐方式、休憩方式、交流方式以及精神状态形成了各自特色,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百花齐放、交相辉映的繁荣景象。

他向观众举例说,如果你在新加坡,一年到头气候都是差不多的,窗外的一棵树永远是一样的颜色,不会有什么变化。而在中国就不一样了,我们四季分明,一棵树在不同季节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样貌和色彩,这就是多样化的表现,这就要求艺术家在艺术呈现上也应当丰富多彩,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说一定有相同的,那就是我们的作品都要反映自己的内心情感。”

提议优秀美术作品进教材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雕塑事业也走过了70年的道路。作为一名雕塑家,吴为山为观众梳理了1949年以来民族题材雕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他谈到,民族大团结作为新中国美术主题创作的重要主题,凝聚着几代艺术家的民族情感和时代关怀。对雕塑界来说,艺术家们也深受民族题材创作热情的鼓舞,雕塑作品层出不穷,不乏佳例。早在1951年,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开拓者之一王临乙为中直机关大礼堂创作了大型汉白玉浮雕《民族大团结》,这件作品前排为演奏芦笙、手鼓、唢呐的人们,后排为身着盛装、翩翩起舞的各族妇女,展现出全国各民族友好欢愉的情境,描绘了新中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吴为山选取了十余件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一一为观众做讲解。从张充仁的《朝鲜双人舞》,到王万景创作大理石雕《傣族姑娘》,从时宜创作的木雕《高原之春(藏族)》,到几位年轻艺术家专门为此次展览创作的雕塑作品。他除了讲解这些作品的材料和创作特色,还从西方雕塑技法与中国雕塑传统的融合角度,为观众呈现我国雕塑艺术不断包容与创新的发展轨迹。

吴为山的讲座不仅限于此次展览,他还特意留出一些时间,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在展览中有一件他创作的雕塑作品《大草原》,雕的是一名身材壮硕的蒙古族汉子。吴为山详细讲解了这件作品从采风、写生、小稿到成品的全过程。在谈到自己在内蒙古草原采风时的经历时,吴为山表示,艺术需要情感的交流,艺术家尤其需要深入生活,走到人民之中。只有与人民面对面交流,才能感受到他们真实的生活面貌。他举例说,自己亲身来到大草原,才观察到这里的阳光非常刺眼,人如果仰着头眼睛不可能睁得很大。所以在这座雕塑作品中,蒙古族汉子的眼睛是眯着的,这种细节的处理就是来自对生活的观察。

“草原上的人真的很幸福,我问他们有多少土地,一个人说有六千亩,另一个人说八千亩,我们在北京有个六十平方米就了不起了。”,吴为山一席话让现场笑声一片。

讲座最后,吴为山还谈到了自己前不久在“两会”上的一个提议。他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推动优秀的美术作品进教材,。“我们很多小学生刚上学,不太认识字,都会先看教材里的配图,图像的印象总是最深刻的。我们中国美术馆有大量馆藏作品,像《父亲》《粒粒皆辛苦》《主人》《祖孙四代》《人民的总理》等等,这些作品感动了许多人,对孩子们很有教育意义。我希望以后全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都把精品作品梳理出来,提供给教材编写者,编入中小学的教材中。中国美术馆目前正在做这件事。”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成长 阎彤摄

流程编辑:tf011

分享到

“以美扶智”550多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齐白石《农耕图》亮相

献礼“七一”,中国美术馆将“云展览”229件经典艺术作品

苏轼、毕加索等人作品齐聚中国美术馆,900件大师精品致敬捐赠者

850余件名作!中国美术馆藏捐赠作品展致敬捐赠者

全国美展进京展开幕:573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亮相

480余件精品画作一次呈现 几乎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经典

“陈军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艺久情长——卢是百年诞辰美术文献展

中国美术馆“瓦连金·西多罗夫、安德烈·卡瓦利丘克艺术展”开幕

亚洲艺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41个国家130件作品

中国美术馆举办“为新时代人物塑像,艺术家为先进工作者现场塑像

九位历史文化遗存负责人登台,《国家宝藏》第三季启动

原创戏剧《新西厢》中西结合,重解“中国古代爱情”

上周4部新片票房表现不佳,《金刚川》上映10天票房过7亿

2021北京风景年票正式发行 新年票出游新增4家知名景区

多部纪录片献映,还原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往事

被赞今年最美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讲述叶嘉莹的诗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