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评流浪地球,有一定科学依据,还讲了这两点
中国军事时政新闻权威发布,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两会特别节目《央广会客厅》访谈节目请到了一位重量级的嘉宾——全国政协委员、我国首位飞天航天员、航天英雄杨利伟。
资料图 摄:纪晨
希望有更多优秀的科幻作品出现
记者:您看过《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吗,感觉怎么样?
杨利伟:虽然因为忙,没有到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但是我看了很多关于这部影片的介绍。我感觉:影视作品创作和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尤其是科幻类作品,它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我们先不去探究《流浪地球》里的科幻情节实现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仅从表现形式上看这部影片就值得我们去推广。因为,在科学基础上去发挥人的想象空间,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更好地引领科技的发展。
我也看过其他国家一些太空主题的影片。我觉得,《流浪地球》反映了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对家园的一种独特情怀,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的团队精神。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不是两三个人去拯救地球,也不是人类抛弃家园去寻找诺亚方舟,而是人类争取带着地球、带着家园一同去寻找希望。希望今后有更多类似的科幻作品出现,激发我们青少年对航天、对科技的兴趣,为我们向航天强国奋力迈进凝聚更多力量。
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初选完成
记者: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进展怎么样?
杨利伟: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于去年启动,按照初选、复选、定选三步的计划进行。目前,初选已基本完成,希望进入复选阶段的备选对象,能够积极准备迎接下一步的挑战,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两天很多人问我:“普通老百姓什么时候也能去太空飞行?”实际上,从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除了飞行员,达到一定身体标准的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太空飞行。比如第三批航天员中,不仅有驾驶员,还新增了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将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航天工程的拓展,我们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到航天事业中来。
航天工程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事业
记者:当下,有一种声音说:航天工程投入大、距离百姓远、实际利益小。对此,您怎么看?
杨利伟:发展航天技术不像耕种,播下一粒种子来年就能看到收获。但是,发展航天技术意义重大。当前,许多领域已经离不开航天技术的支撑,比如手机通讯、卫视信号、太空食品、太空制药,甚至连婴儿用的尿不湿,都和航天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资料上我也看过,美国“阿波罗计划”的投入产出比是1比9左右,目前我们能做到1比5左右,投入产出比已经很可观了,带动了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载人航天工程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科技创新作出了大量贡献。我想,将来我们的空间站建成之后,会有更多的技术转化为实际成果,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福祉。
龚格尔坦言,科幻电影在所有电影品类中是唯一跟国家实力直接挂钩的,很难想象一个弱小国家可以拍出非常优秀的科幻电影:“如果中国没有杨利伟飞向太空,就算拍摄航天题材,也很难感染观众,因为大家不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了这样的实力,人们才会相信一些东西。时代选择了我们,这是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最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