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故宫被解放军接管,一个关于共产党的谬论不攻自破
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撤出北平,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古都。
北平是座古老的、文化的、国际的城市。同政府和物资的接管不一样,文化和外交的接管,不能用霹雳手段,而要春风化雨,要慢慢来。这“两急两缓”,也是在进城前就定好的方针。
在各文化单位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于1925年在明清两代皇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立故宫博物院。可以说,接管故宫的成功与否,事关整个文物接管工作的成败。
在入城前,军管会就成立了文化接管委员会,负责故宫的接管工作。
2月11日,于坚等三位干部陆续进驻故宫。多年后,于坚回忆说,在考虑接管会议应该在哪里举行时,文物部的领导尹达提出,接管故宫标志着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中国进行,也是故宫真正地回到人民手里,所以这个会议应该在太和殿里开。
于是,在明清两朝皇帝的宝座前,尹达宣布了接管故宫的具体政策:职工原职原薪,院长还是由马衡担任,各处各部的负责人也都不变。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是,当时所有故宫工作人员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发薪水了,政府承诺马上想办法,并且很快就照数补发给了大家。这让故宫员工有了个共同印象:共产党人也是普通人,做事很通情达理。
为了做到与原故宫人员“打成一片”,于坚等三位干部还特意组织了好几次文娱活动,包括扭秧歌、跳舞和唱京戏等。
1958年的故宫御花园。李士民摄
1959年,孩子们在故宫九龙壁前跳舞。
1959年,协和医院第一机械工业部等单位的职工们,在故宫博物院拔草。
于坚记忆深刻的,是有几次在故宫神武门上举行的京剧晚会。“姜有鑫是我党过去在故宫里唯一的地下党,他唱花脸。而另外一位老故宫纪中锐唱老生的诸葛亮,他们都唱得很有水平。”
战争期间,故宫禁止参观,一派萧索。2月11日至3月5日,故宫特地招待野战军参观。3月9日,正式恢复对外开放。
人民政府在资金拮据的情况下,还在1949年5到6月拨款对庆寿堂进行了修缮,这也是解放后对故宫的第一项修缮工程。同时,还对故宫内从晚清就遗留下来的垃圾进行了清理,杂草进行了清除,直到1952年才结束,共清理垃圾25万方。
故宫博物馆修高级钟表技工马玉良和师傅一起修理乾隆年苏州造的钟。
1958年,钟表技师在维修故宫的大自鸣钟。
1958年,暑假期间中央民族学院的学生参观故宫博物院毛主席的石膏像。冯文冈摄
部队进城后对文物的爱护也非常精心,守卫颐和园的部队把保护文物的决心书贴到墙上、大门上,请群众监督。负责守卫北海、故宫、景山、太庙的部队,团首长几乎每天都在执勤点检查,多了一个钉子眼都要查清是谁钉的。守卫在故宫的战士铁面无私,多次拒绝兄弟部队的战士想进去看看的请求。守卫在中南海的战士想捡些松枝生火取暖,也被部队首长制止。
保护和发展文化,可说是接管和建设北平的一个一大亮点。当时的文化接管委员会,下设教育、文艺、文物、新闻出版四大部。在这个委员会,有很多在文化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如钱俊瑞、沙可夫、艾青、范长江、田汉、胡愈之、吴晗、翦伯赞、周建人等。
由于对知识分子采取了礼贤下士的态度,对清华、北大、戏剧学校、电影制片厂、北平图书馆、新闻出版等30多个文化部门的接管,均比想象中顺利。这些单位原有的数万名知识分子被保留下来,继续工作。
共产党抢救《赵城金藏》的故事,也在当时传为佳话。
这部珍贵的大藏经经书一直被太行行署藏在一座天主教堂中,4月30日,《赵城金藏》4330卷分9大包运至北平,正式移交北平图书馆,成为我共产党拨交北平图书馆收藏的第一批珍贵文献,“共产党不要文化”的谬论这不就不攻自破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