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自建坡道引街坊不满,北京景山街道这样解决
大家常用“低头不见抬头见”来形容邻里关系的紧密,在东城区东板桥东巷2号楼1单元,这话却别有滋味。为了方便出行,一楼的老爷子将平地改造成无障碍斜坡,这样一来地面就增高了,高个子的邻居进出时得低头弯腰,否则头部就会撞上横梁。一个人的需求和单元居民的方便产生了矛盾,有没有大伙儿都合适的解决办法呢?景山街道做了这样的尝试。
居民出门低头弯腰
“两年了,进出都得弯腰低头。”东板桥东巷2号楼1单元跟其他楼门相比,有些特别。从楼门口到一楼台阶这段地面,被水泥垫起来一条坡道。地面升高了,楼层的高度就矮了。身高1.7米以上的居民若不低头,脑袋正好会撞上横梁。走进1单元,墙边竖着一块铁板,把铁板放平搭在台阶上,便和坡道连在一起,形成一条更长的斜坡路。
居民们说,这栋楼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的老楼了。两年前,住在1层的老爷子请施工队把地面改成了坡道,方便自己出行。楼里七八十岁的老人不在少数,每天一边低头弯腰,一边迈腿上台阶,这个姿势真是挺别扭的。
老人确有出行需求
敲开1层住户家的门,两位老人已白发苍苍,年近八旬的于老爷子坐在床上。他幼时患疾,下肢行动不便。平日里孩子工作忙,老爷子的生活起居全靠老伴儿照顾,就连上厕所,都得先把他挪到轮椅上,两位老人着实不易。
“我要老不出去就完啦!”老爷子说天气晴好时,他愿意出门透透气。以前一直靠拐杖,两年前自己患上脑血栓,手也不好用了,架不住拐只好坐轮椅,就是在那时候才改造了楼道的地面。“当时跟街道反映过,街道说让我跟残联打个招呼,我怕时间耽搁了,就自己请人修了坡道,置办了电动车。”老爷子说,1单元跟其他单元不太一样,从楼门到家门前有8个12厘米高的台阶,自己曾经摔过,无奈之下才改的。现在老爷子要出门,老伴儿得先把钢板铺在台阶上,然后老爷子才能借助轮椅和电动三轮出去转转。
寻找一条两全之策
于老爷子出行确实需要一条无障碍通道,单元邻居也盼望出门时不再先弯腰,记者将两方的诉求反映给了景山街道。街道反应迅速,立即派工作人员到现场核实了情况。昨天下午,记者得到街道的反馈,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以社区专员为纽带,发挥指导联络的作用,一方面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另一方面做好居民间的解释沟通工作,力争修建一条合乎标准又不妨碍居民出行的规范坡道。
的确,邻里间的小意见不解决好,很可能会变成大摩擦。真心希望有一条规范的无障碍通道尽快出现,填平老人出行的门槛,也填平邻里之间心理的这道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