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检察院七年坚持一件事 助近百名迷途少年顺利回归社会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案件检察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记者了解到,这些年,西城检察院一直安静地做着一件事——保护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1989年,北京的合法权益,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自2012年在京搭建首个“无差别化”考察帮教平台,七年来,西城区检察院设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明显下降趋势,西城检察院帮教的近百名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走上了人生新的起点。
考察帮教期间,检察官为涉罪未成年人小宇过生日
在京考察帮教 让外地青年彻底改变
不久前,“继承·发展——北京未检三十年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座谈会” 在京召开。会上提及,三十年来,北京市未成年人检察队伍逐步发展壮大,贯彻少年司法理念和特殊刑事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日趋全面的司法保护,也为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首都样本。西城检察院的未检工作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西城检察院曾经办理过这样一起案件:小宇(化名)因琐事纠纷,冲动之下将同事打致轻伤。经审查,西城检察院对小宇依法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因小宇在京无监护、无工作、无住所,便被安置到明苑新起点实践中心,由明苑集团为小宇提供食宿、工作以及专人监管,考察期为六个月。
在考察期内,考察小组安排小宇前往北京某社区帮助看管照顾流动打工人员子女。在当月的思想汇报里,小宇写到:“一个小同学过来问我题,我给他讲解,他笑着说谢谢,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笑了,发自内心的笑了”。最终,小宇通过考察并被决定不起诉。
结案之后,小宇离开了北京,但检察官还在持续关注他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一年多后,为了深入了解小宇回归社会的情况,考察小组秘密来到小宇所在的江苏,走访了小宇的工作地点、暂住地。
通过零距离的沟通交流,考察小组发现:曾经负气离家三年不回的小宇,已经转变为一名有家庭责任感的青年。他不仅选择了在离母亲只有二十分钟车程的城镇打工,而且每周都会去看望母亲和妹妹,并用工资贴补家用。这个曾经辗转各个小饭馆打临工的少年,也找到了自己喜爱的行业。
小宇是幸运的。殊不知,对于在京的外地户籍涉案未成年人如何进行“考察帮教”,曾经一度成为北京未检工作的“瓶颈”难题。
附条件不帮教考察30余人 均无再犯罪
西城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1989年,北京西城检察院设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查起诉办案组,2016年9月更名为未成年人案件检察部。
2012年7月,西城区检察院借助社会力量,在北京市搭建了首个“无差别化”考察帮教平台。根据涉罪未成年人的监护条件,西城检察院将考察对象分为三类,对于在校学生,主要在学校进行考察;对于本市户籍的非在校生及外地籍在京有监护条件的未成年人,主要在仁助(后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新起点实践中心进行考察;对于外地籍在京无职业、无固定住所、无监护条件的未成年人,在明苑新起点实践中心进行考察。这样的考察模式,为涉罪未成年人继续学业,选择就业等提供了帮助。
七年来,西城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明显下降趋势。西城检察院帮教的近百名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走上了人生新的起点。其中,开展附条件不起诉帮教考察的3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后均无再犯罪情况发生,当中有人考上大学,有人出国留学,也有人与考察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