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FAST招聘人才年薪10万 如此仰望星空难怪被吐槽
今天,中国是举世瞩目的新兴大国,也是名副其实的科研大国。跟当年相比,我们更有能力支持重大科技创新,也更有条件保障科研工作者的实际诉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让科研人才获得与他们的学识和贡献相称的社会地位、发展空间、物质待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直接关乎他们本身的荣誉感、获得感,也是给全社会传递出一种鲜明的价值导向。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中国天眼”FAST近日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导火索是一纸招聘启事。据报道,FAST明年上半年将接受国家验收,为应对届时可能出现的驻地人员不足,相关部门启动了新一轮人才招聘。负责人表示,此前招聘情况并不理想,年薪10万难觅人才。网友们迅速捕捉到“年薪10万”这一关键词,纷纷吐槽“太少”……
这几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而中国也迎来了科技创新的井喷期、盛果期。正如“天眼”的建成,将中国天文学带到世界第一梯队,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领跑、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港珠澳大桥通车……无不标志着中国创新在部分领域正由奋力“追赶”慢慢变为“并跑”甚至“领跑”状态。
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背后,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的背后,正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和对创新驱动发展前所未有的重视投入。可以说,这是中国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也是科研工作者做一番事业的黄金时代。
国之重器值得骄傲,科研人才理应优待。在许多人看来,“天眼”的运营维护者资质要求颇高、收入却平平十分意外。而这样的数字在体制内其实颇为正常,据中国科协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科技工作者平均年收入约为9万元。通过这场不大不小的舆论风波,更多人关注到过往默默无闻的基层科研工作者群体,为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大声鼓与呼,这不失为一件好事。
回顾历史,中国知识分子有矢志报国的传统。正如当年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坚持回国效力时所言:“我必然效忠中国人民,对此是毫无疑问的。”正如黄大年将邓稼先作为自己的人生偶像时所言:“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正如依旧躬耕于烈日田间的袁隆平所言:“中国人要靠自己养活自己,绝对没有问题!”
这些科研大家成长于不同时代,专注于不同领域,却都没有荣华富贵的追求,只有义无反顾的执着,那就是“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责”。时光荏苒,中国知识分子的这股精气神没有因为时代变迁而消散,依然有大批优秀人才坚守在默默无闻的岗位上孜孜奋斗,共同撬动着中国科技的未来。
今天,中国是举世瞩目的新兴大国,也是名副其实的科研大国。跟当年相比,我们更有能力支持重大科技创新,也更有条件保障科研工作者的实际诉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让科研人才获得与他们的学识和贡献相称的社会地位、发展空间、物质待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直接关乎他们本身的荣誉感、获得感,也是给全社会传递出一种鲜明的价值导向。
更要看到,现在中国基础领域、核心技术的创新,还有很多难关要闯,而人才是其中最具决定性的要素,能否调动起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决定着中国科技强国建设的速度与成色。近些年,从职称评审取消“三唯”倾向,到项目申请去繁就简,相关部门尽力为科研人员“松绑”,让他们心无旁骛、潜心钻研。
改革正走向深入,但一些红利还未充分下沉。在一些基层岗位,涉及具体项目、具体人员,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情况依然存在。李克强总理曾感慨,发达国家“人头费”占比很高,数学研究甚至高达80%-90%,建议国内“科研‘人头费’不要管得太死”。让“冷”板凳“热”起来,步子需要迈得再大一些,让搞科研更有“职业尊荣”。
“感官安宁,万籁无声,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南仁东曾用诗一般的语言,向人们描述科研人员的别样奋斗与追求。梦想在呼唤,星辰大海的漫漫征途也需要非同一般的情怀。为奋斗的“追星人”提供更好条件,是对他们付出的回报,也是对国家的发展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