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教师:把技能和责任心传给每位学生 “一颗螺丝”都不能忽视
郭凯,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从修理工到技师、高级技师、工程师,郭凯专注于汽车维修领域已经18年,从维修企业走入学校,他从事教师职业10年,为上百家企业培养了六百多名学生,他们为北京六百多万辆汽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工程师,他是玩转“疑难杂症”的汽修达人;作为教师,他是坚守原则、“一颗螺丝”都不能忽视的严师益友。
郭凯(左二)
目前,郭凯编写了多本汽车维修教材,撰写了多篇论文,承担了七项科研项目,五次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获全国高职发明奖,患病期间坚持教学,培养的学生获亚太技能大赛第一名。同时,为了让高职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他还担任着国家级汽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中德“胡格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负责人的任务。
【教育故事】
作为一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师,郭凯不断强化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他说,“开放”这个词,做为“汽车人”的体会更加深刻:“刚毕业时,我主要维修‘捷达’、‘富康’、‘桑塔纳’等所谓的‘老三样’,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逐渐开放,德系、美系、韩系等众多车型涌入中国,国外汽车的新技术随之而来——以前的车靠油门拉线机械传动控制车速,现在的车通过传感器、电脑、执行器来控制车速,通过缸内直喷、精确点火、三元催化等先进技术大大降低有害物排放。”这些新技术给维修技师带来了新挑战。
郭凯深深感到,做一名合格的“汽车医生”必须要有更加深厚的理论知识。任教期间,他考取了“控制工程”方向的工程硕士,用三年时间为自己的理论知识“强化充电”。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到了“双剑合璧”,他把积累多年的知识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小技师成长为育人园丁
“小时候我有个爱好:站在马路边等候欣赏路过的小汽车。但是在那个年代,路上的汽车太少,汽车对我来说,是非常令人向往的。”从小就酷爱汽车的郭凯,在大学期间毅然选择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2000年,郭凯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与童年时期相比,当时马路上的小汽车已很常见,很多人有了私家车。“以前在书本上看到‘改革开放’这个词,尽管老师解释的很细致,但脑海里还是很抽象,毕业时,突然对这个词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很多企业的职工或‘下海’或‘下岗’,他们开始做生意、开公司,挣了钱就购买私家车,马路上、小区里小汽车‘爆发式’地增长。”那一刻,郭凯毕业前焦躁不安的心逐渐平静下来,他有了明确的职业方向——立志做一名技术精湛的“汽车医生”。
毕业后,郭凯进入一家汽车修理厂工作,“那家企业的规模很大,每天基本要接待100多台次车,什么类型都有,这对维修人员的考验很大。”郭凯说,“专业的理论知识让我在工作中迅速成长。”在刚工作三个月时,他接到一辆开着总是卡顿的吉普车。当时他和师傅一起干活,师傅凭经验,一直没找到故障原因;他根据理论给出建议,认为是点火的问题。师傅开始不信,但在尝试操作后,不得不承认他是对的。“在学校学的是基础,搭建好系统扎实的理论框架后才能灵活运用。”他对此受益匪浅。在日后的工作中,他修的故障车多了,见的“疑难杂症”也多了,因此收获了良好的技术经验,再加上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爱动脑筋的习惯,他把每一次修理都当成是对自己的考验,时间久了,技术水到渠成地提升,他从普通技术人员逐步成长为高级技师。
2008年,郭凯被调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职业重心调整为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他,在技术上更是不敢有半点懈怠。“以前,我只需要对我自己的顾客负责,现在,我要对每一位学生以及他们将来服务的每一位顾客负责。”郭凯说。
面对如此重任,郭凯决定继续深造,强化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他说,“开放”这个词,做为“汽车人”的体会更加深刻:“刚毕业时,我主要维修‘捷达’、‘富康’、‘桑塔纳’等所谓的‘老三样’,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逐渐开放,德系、美系、韩系等众多车型涌入中国,国外汽车的新技术随之而来——以前的车靠油门拉线机械传动控制车速,现在的车通过传感器、电脑、执行器来控制车速;以前的车大量排放CO、HC、NO化合物等有害气体,现在的车通过缸内直喷、精确点火、三元催化等先进技术大大降低有害物排放。”这些新术给维修技师带来了新挑战,他深深感到,做一名合格的“汽车医生”必须要有更加深厚的理论知识。任教期间,他考取了“控制工程”方向的工程硕士,用三年时间为自己的理论知识“强化充电”。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到了“双剑合璧”,他把积累多年的知识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精益求精严师的“螺丝钉”精神
郭凯一丝不苟的态度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我要确保教给学生的技能一定是准确无误的。“我们培养的是‘汽车医生’,不是‘汽车护士’,不能只懂常规保养、一般性维修,要有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要知道每颗螺丝的准确位置。”
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郭凯,对学生亦是如此。在一次拆装发动机的实操课程上,郭凯带领全班学生进行了发动机的实际拆装操作,“我利用上午4节课的时间,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拆下发动机,对于每个步骤、每个细节,我都进行了详细讲解,然后让;下午的4节课,学生们根据上午实操的经验,再将发动机原封不动地装回去。”一天下来,学生们几乎全部掌握了实际操作的要领,“只有一个学生,他装好发动机后,手上留下了一颗螺丝。”
郭凯眉头一皱,当即便让这位学生一步步拆开来找螺丝的位置,他至今还记得当时那位学生脸上写着的“不情愿”,他说:“那时已经放学了,学生也忙了一天,想回去休息,但我告诉他:一位合格的‘汽车医生’不能遗漏任何一个零件,不能留下任何的安全隐患。”郭凯便陪着这位男生,一步一步将“装好”的发动机又重新拆解开来。经过2个多小时后的时间,他们终于找到了螺丝钉的“出处”——机油泵集滤器,“这个位置缺一颗螺丝,短期内看不出什么毛病,但时间久了,会加快机械的磨损,原本15年的使用寿命,会被缩短5年左右。”郭凯语重心长地说。这位“丢螺丝”的学生,也因此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日后的操作课程中,再也没见他落下过什么零件。”
郭凯一丝不苟的态度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我要确保教给学生的技能一定是准确无误的。”一次,在教学生“保养和更换机油滤清器的正确方法”时,郭凯指出:“在更换新的机油滤清器时,需要先倒一部分机油进去,然后再装到车上……”话音还未落,一些学生就提出了不同意见:“我们在外面的维修厂看到很多师傅都不倒机油,直接把滤清器装到车上。”郭凯心里自然知道“那些人是为了省事儿”,但不少学生表示“自己也试过,觉得没问题”,为了让学生心服口服,郭凯做了一个不加机油更换滤清器的实验,“当时花了很长时间让不加机油所产生的故障再现,让学生亲眼看到问题,感受到问题对车的损害。”
“并肩作战”的良师益友益友的“忍痛”陪伴
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的技能与市场同步,郭凯连续四年带领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院校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并连续四届获得一等奖。作为四届大赛的指导教师,郭凯每次都会精心准备,反复考虑赛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把可能出现的试题范围想透彻,再予以指导。每年大赛前,郭凯都要和学生一起进行5五个月的技能集训,对学生来说,郭凯所扮演的角色可能更像是一位“并肩作战”的益友——“5五个月内所有节假日包括周六日都不能休息,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高强度的训练,最后一个月我更是每天凌晨一二点才回家。”四届大赛的二十多个月,他几乎都是这样度过,长期的劳累让郭凯他在第三届大赛集训前一个月时患上了结石病。“当时心里想着的是,学生前期四个月的集训付出了太多,我决不能丢下他们不管。”于是,但他郭凯仍强忍着身体的病剧痛,带病陪伴学生训练,那一年的全国大赛,郭凯的学生也是“夺冠而归”。
五个月的集训,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质的飞跃,在故障诊断和电路分析方面不亚于工作了十几年的技术总监。郭凯手把手带出来的学生工作后都很出色,在老师患病那年夺冠的刘春同学,获得了特斯拉亚太地区技术大比武第一名,赢得了去美国培训的机会,现在已是特斯拉服务中心的首席技术培训讲师,回忆起当年集训的情景,他满怀感激:“那段时间,郭老师对我们‘倾其所有’,患病期间在最后一个月的患病时期更是也忍着身体的剧痛,手把手地陪我们练习技能。” 对于自己的付出,郭凯只是轻描淡写:“维修汽车没有造飞机那么‘高大上’,责任心却一点不能差,我只是想把现有的知识技能,连同高度的责任心,传递给每位学生。”
【我看改革开放四十年】
职业教育软硬件有质的飞跃与提升
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内职业教育已发展到比较成熟的水平,不再像以前那么混乱。在经过国家的整改和行业洗礼之后,现存的职业教育机构在品牌、资金、师资和就业方面都有雄厚的实力,培训更加细分化、精准化、专业化。具体来看,职业教育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着质的飞跃与提升。
硬件方面主要体现在教学用具和教学环境上。以汽修专业为例,首先,过去教学用的实训车只有一台大货车,几十名学生围着一台车只能看;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现在教学用的实训车在数量上已经能够保证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去实操,在车型上也能够与市场同步。其次,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也有着“天翻地覆”的改变,为了让职业教育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学生上课、实验的教室也从单一的课桌讲台转变为实训结合的模拟平台,“实训车间和企业生产车间基本上是一样的。”
软件方面,从前,职业教育教师授课只会按照书本讲知识结构、原理框架,实际操作等知识需要学生自己积累;现在,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紧密了,教师授课时更加注重“任务驱动”,关注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与岗位实际的生产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职业教育近几年也正在努力与国际接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有机会走出国门,到国外企业进行实习,拓宽视野,学习先进技术。 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内职业教育已发展到比较成熟的水平,不再像以前那么混乱。在经过国家的整改和行业洗礼之后,现存的职业教育机构在品牌、资金、师资和就业方面都有雄厚的实力,培训更加细分化、精准化、专业化。具体来看,职业教育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着质的飞跃与提升。
硬件方面主要体现在教学用具和教学环境上。以汽修专业为例,首先,过去教学用的实训车只有一台大货车,几十名学生围着一台车只能看;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现在教学用的实训车在数量上已经能够保证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去实操,在车型上也能够与市场同步。其次,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也有着“天翻地覆”的改变,为了让职业教育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学生上课、实验的教室也从单一的课桌讲台转变为实训结合的模拟平台,“实训车间和企业生产车间基本上是一样的。”
软件方面,从前,职业教育教师授课只会按照书本讲知识结构、原理框架,实际操作等知识需要学生自己积累;现在,职业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紧密了,教师授课时更加注重“任务驱动”,关注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与岗位实际的生产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职业教育近几年也正在努力与国际接轨。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有机会走出国门,到国外企业进行实习,拓宽视野,学习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