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博物馆展示“胡同厕面” “黑科技马桶”把排泄物烧成灰
按下按键,一台不需要接通上下水的“黑科技马桶”瞬间将排泄物烧成灰烬……昨天下午,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一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向参观展览的街坊讲解演示了多种解决老城厕所问题的新技术。据了解,这是刚刚成立的“中社社区培育基金”发起的首个项目,旨在让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北京胡同的“厕所革命”。
史家胡同博物馆 乔健摄
社区改善需要社会各方参与
今年,为了更深入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更新创新实践,打造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共同推动成立了“中社社区培育基金”。该基金由爱心机构及广大公益人士共同出资建立,希望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和协作,从宜居、人文、环境等方面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与社区渐进改善。
去胡同博物馆看“胡同厕面”
昨天下午,该基金举行了揭牌仪式,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市规划院副院长马良伟和捐助企业代表为基金成立致辞。在揭牌仪式上,“中社社区培育基金”发起的首个公益项目也正式亮相,一场以“胡同厕面”为题,聚焦老城厕所革命的展览及论坛在史家胡同博物馆内展开。
进入博物馆后院儿,首先看到的是围绕胡同厕所革命主题的小型展览,市政规划专家与创新技术厂家正在向街坊邻居们分享生态、节能、集约的厕所设计理念。在一位工作人员的演示下,一台不需要接通上下水的“黑科技马桶”瞬间将排泄物烧成灰烬,引来一阵惊叹。据市规划院市政规划所张晓昕所长介绍,为解决困扰北京老城胡同居民生活的厕所问题,目前多个历史街区已经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试点应用小型净化槽、生态马桶、电马桶、燃烧马桶等新型设备:“中社社区培育基金专门支持这样有益于民生改善和社区发展的社会创新。在基金平台的帮助下我们有机会联系到更多合作伙伴,并通过基金、政府、企业、百姓的多方参与让更多新技术、新理念得以向老百姓集中展示和试点应用,也给专家、厂家、设计师提供了解居民真实需求的机会。”
胡同更新居民希望实实在在
博物馆多功能厅内,同时举办了一场“胡同厕面”论坛,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清华大学、市规划院等机构的专家分享了世界范围内厕所革命的理念与实践。胡同居民邵阿姨非常积极地与现场的专家、厂家进行交流,她说:“打小儿我就住在胡同里,这些年规划院深入社区推动胡同更新和文化创新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这次厕所革命的讨论对胡同及院落的提升改造意义重大,如不用水的马桶能入户到家,不仅能解决了如厕难的问题,还能节约水资源。希望今天的活动能够唤起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视,胡同厕所的问题能够有改善”。
市规划院市政规划所所长张晓昕向记者透露,“下一步,我们还将对这些创新实践进行系统的回访、总结与梳理,形成有助于政府决策的报告,希望通过各方的交流和探讨激发更多技术创新和落地实践。”
据了解,今年中社社区培育基金还将继续推动一系列城市更新与社区培育领域的社会创新实践,主题涵盖社区公共空间的综合利用、市政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研究、城市口述历史挖掘等。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海霞
编辑: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