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谢谢你带我认识温柔》:育儿随记彰显晒娃极致
在覆卮山山麓散步时,蔡朝阳把这份书稿交托给我,以他一如既往谦和的态度,慢条斯理地讲:“这是菜虫出生以来,我为他写的一些小东西。算不得教育文章,只是些育儿随记。你且看看。”我应了。他走了几步,又转过头说:“翻翻看就行。做父亲的这几年,我还是有变化的。”
作者:粲然
说罢,他踩着薄暮里满地松枝竹叶兀自走远。我跟在后面,暗地肚里发笑。
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有这样的自傲和自省。我们自任孩子生命的编年体史官,为他们每一次跌打滚爬、颦啼言笑,或浓墨重彩或击节叫好。
可是,这样琐碎、日复一日的父母书写,是陷于一叶障目之爱的空白絮叨吗?这些记录究竟有什么意义,对谁发生作用?
含着微笑和唇间的吻,一个劲写着“我孩子典故”的父母,总会想到这些,并因此踌躇且害羞起来。
《孩子谢谢你带我认识温柔》 蔡朝阳 东方出版社
我也是被父母“书写”过的人。
据说,我呱呱坠地后,我爸爸就开始为我写日记。记在一本蓝色塑料皮的本子上。等及我自己有能力阅读、并对自己过去有些微好奇心,因此拿来翻看时,那本子已经有点破破烂烂的意思了。这中间,经过了十来年时光,经过他和我妈成千上万次翻阅。
回想起来,那时候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没人点赞、没人跟帖,也没有什么公共平台供“秀娃”,只不过是夫妻俩在孩子睡后,拿出钢笔,互相商量着:“把这个事记下来吧?”“今天的进步值得写!”吭哧吭哧写在本子上,然后锁进抽屉里而已。
那个本子,我只在十几岁时翻看过一次。一来是我爸的字龙飞凤舞,二来,我真的对自己的过去——自己怎么学走路、什么时候第一次吃饭、怎么发烧又如何痊愈、为什么开始说话大舌头又怎么被纠正、某时某日说出什么语惊四座的话……如此种种一点兴趣也没有。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我已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两年前,爸爸忽得急病。抢救后虽可以自理,却仍留下双耳失聪、记忆偶有缺失的后遗症。在他连我和我妈妈都忘记的那段时日里,我经常想起那本蓝色塑料皮本子。想起我和父母共同度过的,我只是随心所欲,而他们却须臾铭记的儿时岁月。
爸爸那么多年前写的“情书”,到生死更迭、人事茫茫的那一瞬间,我才真正收到了。
之所以说起这个,是因为作为“父母书写”的受益者,我看这本小书时,难免揣测菜虫小朋友的读后感。在未来激荡起伏、无常相续的几十年间,在自己的人生里,当事人也许会轻视内中叙述,会意图背离内中叙述,会将它置于脑后。
但在很久很久以后的某一天,我们会再度与它相遇。想起儿时睡梦中获得过的、所有甜蜜的吻;想起有人因为你的出现,愿意挺身直面这个时代所有是与非;想起所有浑浑噩噩的时光,都被深情凝视与珍藏过了。
想起我们的生命,被深深爱过、祝福过,生死不渝。
从另一个角度说,蔡朝阳的这本小书,有着较之我家蓝色塑料皮本子、网上洋洋洒洒的“晒娃”随手记们更深入的普适意义。作为身负二十余年深厚经验之教育践行者,一个不停思考与撼动时代教育的好老师,蔡朝阳并不止步于做“深情款款记录育儿琐事”的父亲。在汹汹的亲子之爱中,他的文字依然蕴含特殊的内在张力,一方面是渴望着与孩子、与家庭深入的亲密与融合;另一方面,则是因由爱,成就自己更深邃的自由与成熟。
于是,跟随菜虫的成长记录,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不停成长着的男性角色:一开始“因为这个时代有很多问题”而决意“丁克”(抱怨型);转变因为孩子每一个举动充满“幸福感”的父亲(收获型);进而在近十年的时光里,蜕变成具有儿童心理学专业视野、具备自信且坚定的父子观、教育观,并成立儿童游学教育机构,“努力发出一点点声音,希望能有更多仍在学习做父母的人,来一起学习如何做父母”的实践者(回馈型)。
这本小书,是这个时代典型的“幸福儿童成长史”,也是这个时代典型的“有爱奶爸成长史”。
在翻读这部书稿时,我的脑海里一再浮现日本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的一首小诗——
声音绕道而行
在呼唤你之前,它呼唤了沉落的夕阳
呼唤了森林、大海和人名
可是,现在我终于明白
归荡的回声全都是你的声音
——《回声》
这是为人父母之后,因由对孩子的爱,骤然目睹的新世界吧。因为承担起新的生命,鼓励着自己奋勇起来,去直面和承担这个时代。因此,每一个深深爱着孩子、对未来抱有无尽热望的年轻父母,都是最为卓越、最为坚韧的时代改良分子。
蔡朝阳的这部育儿小书,给了我这样的相信。相信我们这一代爸爸妈妈,终究可以穿越重重困难,为着百折不挠的亲子之爱,为了清浅而深邃的童心世界,而保持自己的——
所、有、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