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愚公!辽宁八旬退休局长15年义务修路13公里
2018年4月12日讯,他从领导岗位退休后回到老家农村,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让父老乡亲和后世子孙生活环境好一些,他不但拿出工资,还让子孙晚辈出钱,20年绿化荒山260公顷,15年义务修路13公里,为此花去数十万元,花光积蓄,甚至不惜借贷。
83岁刘中华手拿锹镐准备去修路。 央广网 图
有人称他是当代“愚公”;有人干脆说他傻。他说自己多干些也不会累死;另外钱够花就行,有生之年做些有意义的好事实事,心里踏实。
“只要不破坏树,想吃多少随便拿。”
他叫刘中华,家住辽宁省葫芦岛市缸窑岭镇松闫村,今年83岁。黝黑的面孔,满头白发、双手布满老茧且缠着胶布,这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
1995年老人从南票区土地局局长岗位退休后就回到农村老家,看到家乡荒山秃岭、道路狭窄,他受到极大震动,“是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我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家乡父老”。
1998年,刘中华计划承包两座荒山。为此他拿出老两口攒下的十多万元和4个子女凑的10万元,打井、修路、栽树。雨天里土路泥泞,粘在鞋上的泥能有三五斤;下雪天坡陡路滑,老两口拄着拐杖深一脚浅一脚摸索前行。风里来雨里去,终于在两座总面积近260公顷的荒山上栽下落叶松、槐树、杏树、梨树、柏树、核桃树等,昔日荒山变得满眼苍翠。
如今,山上各种果树都已结果,可刘中华却从未卖过,大多被村民、朋友和游客摘走。有一次外地游客来摘樱桃,刘中华发现后帮着一起摘,游客知道是他种的树后挺不好意思,他说:“咱家种树不为卖果,不管是谁,只要上山来喜欢啥吃啥,拿走也可以,但有一点,就是不要破坏树。”
曾有人想出高价买下山,刘中华坚决不卖,“种了一辈子树,和树已经离不开,生态环境无法用金钱衡量。尽管年纪越来越大,有些干不动,可我要看护好这些资源。”
“早修好一天,百姓早享一天福。”
2003年,刘中华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此时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家乡土路上。每天吃完早饭,他拿着锹镐就出去溜达,看到哪里坑坑洼洼就去修补。有的村民受其感染也加入进来。同时,他也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为修建家乡土路奔走呼吁。2015年夏秋时分,在修路的关键时刻,时年55岁的大儿子因病去世。本以为老人得休息几天才能缓解心情,可第二天他就出现在修路现场:“眼下工期很紧,多抢修才是硬道理,早修好一天,百姓就能早享一天福。”
山神庙大集是附近村屯百姓最常去的大型集市。赶大集的近路尽管曾修过5次,但因种种原因,10年来几乎都前功尽弃。因此早日修好这条路成为老人的最大心愿。
2017年9月,老人组织人车等开始修这条路。经过不懈努力,这条长近6公里、宽6米的道路于去年11月完成路基改造。眼下尽管路基改造完工,可资金又遇到问题,老人正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帮助,希望今年将这条路修好。
“我不图别的,只为百姓出行方便些!”
修路十多年,几乎花光了老两口的工资和积蓄,老人与儿女一起筹钱,然而还是不够。最后老人干脆借了2万元贷,至今没能还上。截至目前,老人为修路共花去20余万元,如果不修路,这些钱在当地可以购买一栋楼房和一辆小轿车。老人说:“钱财只是身外之物,可绿化荒山和修路是为后代造福的,我这样做不图别的,只为百姓出行更方便一些!”
老人至今保存着一个日记本,本上密密麻麻记着为修路借钱的来往账目,其中贷款的2万元用粗黑体字标注,非常显眼,“没办法才借的贷,还有2万多元没还清,不过这些欠款都会还上”。老人的诚实守信在当地出了名。担任村支书期间,为全村兴修水利,上级财政给拨款11.5万元,最终决算实际只花了8万元,老人特意将剩余3.5万元钱返回,“做人应该讲良心,更要讲诚信,绝不能占国家便宜,该花多少就是多少,这是做人根本”。
松闫村党支书张俊才说,称刘中华为当代“愚公”一点儿也不过,老人的善举不但被全村人称颂,更该被社会铭记。 据辽沈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