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之父”潘建伟紧急辟谣:我的技术不防癌
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大概没有想到,我国量子技术突飞猛进后,自己的任务除了搞科研,竟然是辟谣打假。两会现场,他跟大家分享了一则亲身经历:
他的姨妈曾买过一个所谓的“量子挂坠”,并跟他说,“据说利用你的这个技术可以防癌”,潘建伟立即辟谣:
“根本没有这回事”!!
“你不是一个人”,潘教授的经历迅速引发众多网友的共鸣。有媒体还曾报道,一名消费者投资了8.5万元,买来了一堆诸如量子虫草、量子口服液、量子面膜、量子鞋垫、量子喷雾仪等产品。
这些年,中国科技领域喜报频传。但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商业炒作比科研跑得更快。前有纳米技术席卷而来,再有“磁化+”充斥市场,现在又有量子产品推陈出新,一些商家总能敏锐捕捉到“前沿技术”的商机,适时推出各种“高端产品”,再辅以轰炸式的广告宣传,不出意外的话,能在短时间内创造一两种“爆款”。
最后效果如何?商家是大赚特赚,但一般人除了花钱赶潮流,买个心理安慰外,恐怕就只能看着产品招灰了。比方说量子技术,“空气里面有很多小颗粒,我们把它叫做氧原子、氢原子,这些东西都属于量子的范畴”,“量子纠缠”“量子叠加”等也属于但也仅仅属于物理概念,暂时还没有与日用品扯上关系。换言之,所谓“量子+”生活产品不过就是概念炒作。
“伪科学”,或许是对上述现象的精准总结。这些产品,看似与科学最前沿的概念紧密结合,各种高深词汇铆足了劲儿地贴,什么共振啊、能量啊、纠缠啊,恨不得把爱因斯坦都请出来代言,但实际上,它不过是商家们的名词嫁接能力比赛。本质上说,这样的操作没有科学文献的支撑,没有任何能证明效果的实验数据,跟注重严谨、讲求实证的科学精神完全背道而驰。
这些年,我们听过太多老人罔信高科技保健品停服药物之后病情加重的悲剧,看过太多蜂拥而至抢购概念产品的荒诞。当“伪科技”的面纱揭开,留下的往往是一地鸡毛。这不仅坑骗了消费者的钱财,也大大浪费了社会资源,透支了公众对真正的科学技术的信任。
然而问题是,认清这类骗局是有一定“门槛”的。譬如潘建伟的姨妈,譬如我们的奶奶、大姑、妈妈,以及我们自己,大部分人并不知道量子力学、纳米技术的原理,当然也搞不清楚量子防癌袜的真伪,闹不明白“磁化水”和“磁疗”的区别。尽管我们可以提醒大家不要盲从,但科技信息的不对称、知识储备的不对等,还是决定了很多消费者在这场商业骗局中只能处于弱势。
这个时候,权威的声音显得尤为可贵。潘建伟教授等大声疾呼打假辟谣诚然可贵,但毕竟不是谁都能第一时间看到相关言论,偶尔的打假远远不足以对冲商家的狂轰滥炸,监管部门及相关协会、科普机构不能缺位,尤其是监管必须露出它的牙齿。这方面,欧美一些国家的操作值得借鉴,紧紧盯住企业存在发布虚假或误导信息的行为,一经发现便处以重罚乃至倾家荡产。
“别买了,量子袜不防癌!”,善意的提醒之外,有关部门应该要站出来,拿出强力举措制止科技骗局,严肃喊出:“别卖了,量子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