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手机如何“控制”? 北大教育专家提出三要点
关于手机,不要说孩子,很多成年人也沉迷其中。为什么呢?第一,手机能够满足一个人几乎所有的心理需求,比如被肯定、被关注、成就感;其次,手机还有个特点是非任务式的、没有责任的,不管是聊微信,还是玩游戏,是很放松的、缓解压力的,所以手机无论对于小孩还是大人,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手机的问题已经是现在中学家庭教育中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
作者 北京大学“三宽家长教育”课题组专家张旭玲
我们发现,容易沉迷于手机的孩子大多数有以下几个特点:成绩不好、不被肯定、自控力差、亲子关系或同学关系不好、没有爱好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太多满足的孩子更容易在游戏里、手机里寻找安慰。
从小要让孩子有爱好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先说小学生,小学生跟中学生是不一样的,手机不离手的一般是中学生,但是你要想让孩子在中学不沉迷于手机,在他小学时就应该做一些事。第一,要培养真正的爱好,因为爱好能够带给孩子乐趣,能够成为孩子情绪的出口。所以,我在教育理念里面特别强调要培养一种爱好。爱好能够让孩子在这个活动中得到一些安慰、成就感等,能够让情绪得到宣泄。有爱好的孩子,基本上不会那么沉迷于手机。第二,要培养责任意识,就是让他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这一点必须是在小学培养。第三,家长要控制孩子的需求,不要什么都给。如果要什么都给的话,到了中学以后就比较难管了。第四,要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小学阶段,家长如果能做到这四点,到中学他沉迷于手机的情况就会少很多。
“加强自控”并不适合所有孩子
对于中学生玩手机这个问题,没有一种办法能够适合所有的孩子,因为孩子是不一样的,家庭也都不一样。
有一种观点说家长应该加强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因为其他的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另外也有观点说要家长去控制孩子玩手机。不能说哪种方法是正确还是错误,而是看孩子适合哪一种方法。比如在小学阶段,爱好、责任、控制力发展得比较好的孩子,也爱玩手机,那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自控,并且可以利用智能机的优势增长孩子见识。
“让孩子加强自控”在理论上是非常好的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手机带来的副作用,但这只适合部分孩子,不适合所有孩子。因为手机归根到底都是心理需求的问题,所以我建议家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控制。
亲子关系是关键
对于孩子自控力差但亲子关系比较好的家庭,孩子会听家长的,家长只需做几个调整就行。首先,学习方面要多鼓励孩子,因为自控力差的孩子,学习成绩多数不太好,家长要降低对孩子学习的要求,让他在学习上有一定的成就感。对孩子偶尔能少玩手机也要给予奖励,因为孩子在游戏、手机中很多需求就是为了得到肯定。还有,要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对于成绩不够好的孩子,很多家长会让孩子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而实际上,他是做不到的。如果让他有点时间做他喜欢的事,可以分散一下他对手机的注意力。
亲子冲突比较严重的家庭我们遇到过很多,有的家长因为手机游戏的问题把孩子房间门都拆了,这些都不少见。那么这就需要家长先做一些改变,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改善亲子关系,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在跟孩子的手机斗争中发生过激行为。做好这些,再照我刚才说的这些方法去调整。
中学阶段,孩子的自控能力不是家长用一两种方法就能够培养起来的,需要从小培养。中学生家长更多的应该是让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心理需求包括被肯定、被爱、有价值感、有成就感等。给初三、高三的孩子买“老人机”,在必要的情况下,对自控力差的孩子是可以的,但是要跟孩子说清楚,只是在应考的这段时间,这个阶段需要孩子全力以赴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