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纪录

北京塞隆筒仓改造: 创意产业与老工业厂区擦除新火花

2017-10-19 10:41 北京晚报 admin

2017年10月19日讯,夜晚在双桥地区,46座整齐排列的筒仓变幻着五光十色的灯光,遇到重大节庆期间,仓筒上还会打出公益性的宣传标语,成为了广渠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里曾经是北京胜利建材的水泥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为北京亚运会场馆建设,以及三四环的建设提供水泥保障,对北京的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夜幕下的赛隆国际文化园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过去水泥厂的很多工业元素都被保留了下来。

过去水泥厂内的火车轨道和站台被保留,将要开发成怀旧风格的咖啡店。

目前园区内有两家潜水店,一家以潜水教学为主,一家以水下拍摄为主。

园区内经常展出和售卖具有民族特色的创新服饰和工艺品很受年轻人喜欢。

园区吸引了很多创业孵化器和新公司入驻。

随着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腾退的工厂如何利用,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新问题。2013年北京双桥农工商公司决定对原水泥库进行改造,专门成立了北京赛隆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赛隆”取自英文"silon"的谐音,是两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其中"silo"是英文中“筒仓”的意思,"long"是“长”的意思,"silon"则译为是“长长的筒仓”。园区历经两年的整体规划、设计与建造,2015年5月北京赛隆国际文化创意园正式开园。

园区一期改造面积24000平方米,46座巨型筒仓和两条400多米的铁路、站台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又在园区内注入了新的时尚元素,流动的蓄水池、现代感十足的雕塑、大片的绿色植物,使传统的工业文明与现代艺术创意相结合。

目前,园区定位于集文化、科技、新媒体等业态为一体的文化创意精品园区,重点关注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青年创意项目,建设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更多创投服务,迅速成为了朝阳区的文化聚集地,吸引了众多传媒、设计、时尚等领域及多家上市公司争相注入,不仅成为了朝阳区的文化聚集地,还是国家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的重点园区。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纪晨 摄影报道

分享到

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今年全面开建

中关村创客“小镇”上的90后CEO 在“集体生活”中创业

北京市教委最新遴选出8所高校创业园纳入孵化体系

北京这群老党员一日行千里,奔波在扶贫路上

哇哦!昌平竟藏着一个“小鸟天堂”

迎国庆主题花坛亮相,今年整体应用200余个品种

2020中关村论坛和科博会开幕,多图看现场!

大片来了!雨后京城,晚霞与彩虹交相辉映

草原乌鸡蛋逐渐在北京站住脚,林下资源助力内蒙部分村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