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新评《建军大业》 :刘伟强拍的比我们好
2017年8月1日讯,作为《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的导演、《建军大业》的监制,没有人比黄建新更有资格评说“建国三部曲”系列的得失成败,也再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电影创作背后的荣耀与艰辛了。
在被问到为什么将导筒交接给香港导演刘伟强时,黄建新的回答非常简单直白:“他比我们拍的好!”在他看来,刘伟强的电影语言非常现代,更容易让现在的观众接受和喜欢。或许很多人会质疑,香港导演懂不懂这段历史?但黄建新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从知晓到第一次深入的了解,刘伟强对这个题材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我经常找不准,但他找的非常准,这是他执导这部戏的优势。”
导演想要更年轻的演员
记者:从选角开始,大家就对年轻演员的加盟有很多争议。但电影上映之后,观众评价总体还是很好的,尤其是对年轻演员的评价,你们最初是如何挑选演员的?怎么判断他适不适合这个人物?
黄建新:导演接下这部戏就给我说了一个要求,“我想要更年轻的演员”,我脑子里其实懵了一下。一开始准备的方案是更成熟一些的演员,35岁到40岁之间,因为他们更有把握,一般来讲观众更能接受。但是导演跟我说了一句话,一下子把我说服了,他说青春是无法表演的。
导演让选演员的团队把角色当年的原型照片找过来贴在墙上,原来他们都这么帅,按现在的说法,全是小鲜肉,气质非凡。第二轮工作是把现在年轻演员的照片,不要修饰过的,都贴在墙上,每一个人物旁边贴五个。导演做了一轮的选择,我们就开始发邀请,得到的回馈特别好。我们觉得跟这个题材有关系,对于演员来说,表演一个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都是很有吸引力的。这一次选角很顺利,比较难找的是扮演蒋介石的演员,因为在剧组里只有三天的戏,但需要演员剃成光头。正好有人告诉我,现在霍建华是光头,我打电话给霍建华,说我们想请你演蒋先生。他说真的吗?我请他考虑一下,他二十分钟后就回复说,好的。他正好在演《如懿传》,头发剃光了,刚好长了一点点,特别合适,而且他身上有那种书卷气。
记者:一段时间以来,年轻演员经常因为不敬业、耍大牌、演技差,受到各种批评。在《建军大业》里,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黄建新:这部戏里都很好。拍戏之前导演跟我说,想把他们军训一下,我当时就觉得……(有困难)。我就通知所有的人,到八一王佐基地的训练场,那两天38、39度,他们都在太阳底下晒着,只有我和导演在太阳伞下喝着水,有两个人都练中暑了。
这部电影有50多个演员,全组的休息房车只有5辆,其中一辆还是我和刘伟强导演的。我们当时说,如果大家有一些挤,导演组的房车欢迎大家来,结果没有一个人来,也没有人提任何需求。所以这是一个好的团队,一心一意为把一部电影拍好。拍摄现场,欧豪、梁大维因为剧烈运动,都拍吐了,导演说歇一会儿,他们说不用,接着再来。
记者:欧豪在南昌起义那场戏里,导演给了他很多特写镜头去表现他的热血和无所畏惧,似乎导演对他特别偏爱?
黄建新:叶挺在传说中是很厉害的军人,导演希望把他拍成一个战神,有一点儿像巴顿将军,子弹都躲着他走。这就是一个年轻演员的成长,可以让演员的内心都能够充分展示。
记者:听说这一次年轻演员来参演,只收一个象征性的片酬?
黄建新:对,就是一些生活补贴,绝对没有达到市场价格,但总不能让人家倒贴。如果这一批演员按市场价,那这个电影就不要拍了。
虚构一个人物就让故事活了
记者:建国三部曲您都参与了,这三部电影有哪些不同?一脉相承的又是什么?
黄建新:一脉相承的就是说一个国家所必备的三个要素,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没有这个就不会有现代国家的诞生,一个国家的强大不能少了军队,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的,包括美国把这个也都拍全了,前苏联也拍全了,因为这是政治大结构里必备的条件。
这三部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前两部戏是编年史,要做成一部电影非常难,《建国大业》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到1921年是十年。而《建军大业》的核心事件是一年,比前两个电影有更强的故事性。
刘伟强导演这次厉害在哪里?这么复杂的事情导演用故事的手法讲清楚,这是非常了不得的,而且电影拍的好看。南昌起义像不像一个很大的“无间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导演坚持虚构了周一围饰演的这个人物。他看了很多南昌起义的故事,发现故事里始终不能完成一个对立面的塑造,只有两党高层的矛盾,而没有底层的矛盾。其实当时在南昌我方出现过一个叛徒,对方也有一个和汪精卫站在一起的人。所以导演就虚构了一个国民党的军官,誓死不投降,有了这么一个细节,南昌起义的故事就活了,保证了一部故事片的核心和氛围。
记者:之前还有很多人质疑,香港导演怎么能导这样的题材,担心他不懂历史。
黄建新:香港导演的学习精神是高于我们的。他看的史料是我的十倍,已经几千万字了。有了这种精神所以才能拍得好。开拍之前,有一天我、韩三平跟导演讨论这部戏的一个细节,说完以后刘伟强对我说,“你这个时间记错了”。我上网一搜索,发现我真记错了。
其实刘伟强导演对这个题材从知晓到深入的了解,有新鲜感,这是他执导这部戏的优势。美国很多大制作的导演也不是美国人,一个好的剧本可以让任何一个导演完成,不是一定要出生在这儿。香港导演在他们的职业生涯里,永远面对市场的挑战,他们永远要使电影的语言发生新的变化,跟观众建立更密切的叙述关系,这一点比大陆导演走的得更快。
要看到中国电影的进步
记者:好莱坞也有这样的主旋律电影,为什么他们的主旋律电影能够影响中国乃至全球?
黄建新:前两天去美国,他们对我说很喜欢中国电影,我说喜欢哪个?《英雄》!美国超过80%的人喜欢这部电影。可能国内对《英雄》是另外一个评价,但在国外高到不可想象,这就是角度的问题。他们也跟我们说,《变形金刚5》在北美不好,在中国15亿,也是角度不同。
另外我们要相信中国的电影,相信中国最年轻的电影人。《悟空传》是我监制的,当时我们坚持《悟空传》完全用中国的特效团队来做,结果这个特效目前是被认可度最高的,全是中国的年轻人,所以大家要看到中国电影的进步。中国进入电影的工业时代才10年,要给我们一些时间。我们有这么多的历史变迁,形成丰富的故事资源,西方人现在常常到东方找题材,因为原创的东西已经不够了,这是互补的过程。
可以看看普通观众对《建军大业》战争场面的评价,说这一次的战争场面超越了以往。我们最传统的团队是八一厂的团队,这一次导演希望一支新的团队去完成他美学追求上的战争场面,所以这次的团队不是拍战争片的团队,但是他们不停学习,总结经验,提供新的手法,观众对他们呈现出来的效果很肯定,我相信也是对中国战争片进步的肯定,这都是中国电影的未来。
记者:《建军大业》毕竟是一部重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中间有没有过妥协或者说遇到困难?
黄建新:《建军大业》是三部戏里改动最少的,只有个别台词的改动。
记者:您对《建军大业》的票房有什么预期吗?
黄建新:希望更多的人看。《建国大业》商业上统计是2009年的票房冠军,但还有一个数字让我记得,观看人数是一个季度8000万人次,包括下乡在基层放映的,如果按票房算那就更了不得。韩国电影有一个统计方式不是用票房,是用观看人数。我们希望这部电影也有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