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导演为主旋律电影《建军大业》注入新能量
2017年7月30日讯,从电影《建军大业》启动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受到外界的种种质疑。一部内地主旋律题材的影片,为何请来了香港导演刘伟强?他又为何提议用一帮“小鲜肉”出演历史人物?在《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取得成功之后,观众会不会对《建军大业》“审美疲劳”呢?
一系列的疑问终于在电影正式上映后得到了回答。“从未看过如此提气振奋的中国电影!”、“战争场面恢宏壮烈,人物塑造热血激情”,不少观众评价《建军大业》是“近年来最好看的战争片”。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导演刘伟强坦言,其实这一次拍《建军大业》他压力很大,是“花了四倍洪荒之力”去拍的,“我就想要拍出来让观众觉得好看,大家都觉得《无间道》好看,《头文字D》好看,那《建军大业》当然更要好看啦!”
压力“大到不得了”
2009年的《建国大业》和2011年的《建党伟业》相继获得成功,导演韩三平和黄建新用强大的明星阵容和去模式化的叙述,改写了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刻板印象,也在电影市场上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到了第三部《建军大业》,韩三平自称“老了”,于是出品人于东推荐了拍过《古惑仔》、《无间道》的香港导演刘伟强。刘伟强告诉记者,自己在接到于东的邀约时也吃了一惊,但看了剧本之后,他发现“很多场面可以很电影化地去拍”,便欣然受命。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在朋友圈发文还原了他和刘伟强当时的对话:“他说,我行吗?我说,行就一个字。伟强说,怎么拍?我说,超越前两部,跳出碎片化拼接,get到一个牛光闪闪的叙述吧。”在刘伟强看来,片方之所以找自己拍《建军大业》,是想给主旋律电影注入一些新的能量,“我希望改变一点点的,是让观众看起来有劲,文戏武戏都要有力量。”
但接过导筒之后,刘伟强才发现,自己的压力“大到不得了”。“其实当时有很多人质疑,为什么找一个香港导演来拍,他懂这段历史么?很多人根本不看好。我记得曾经和剧组的人说,我说你们真的要很努力。”他自己也暗下决心,要拍就拍得好看一点。
电影圈内都知道,刘伟强拍片是出了名的“快手”,但这一次,他花了两年的时间准备,看了近1米高的资料,找各路专家给自己讲课,还亲赴南昌、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采风,重走了一遍建军之路。“在毛泽东的家里摆着一张小小的桌子,上面刻着‘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我就摸了一下,感受一下那种气场。”刘伟强眯起眼睛回忆着,似乎又回到了当时的氛围中。
之所以做足了功课,是因为刘伟强深知,“这个题材是不能错的,一错就很糟糕,所以我心里要很清楚。”到了拍摄现场,他也要求各个部门对每一场戏的细节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场景要事先准备好,跟组演员提前排练好,摄影组要提前知道机位在哪里。”
拍前所未见的战争戏
看完剧本后,刘伟强面临的最大难题来了。如何把这么长的历史浓缩为两个小时的电影?“有些历史内容不能省略,但是我觉得真的太多对白了,不够电影感,我们在浓缩剧本上花了很多时间。”最终,建军之路在影片中浓缩为四大历史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井冈山会师。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是很多人在历史课本上都学过的。但刘伟强认为,要拍《建军大业》,必须先拍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个开头是很重要的,因为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共产党才意识到要有军队。”
南昌起义当然是重中之重,刘伟强花了很多时间在南昌实地考察,到南昌起义纪念馆研究资料。以动作场面和爆破戏闻名的他,在南昌起义一战中,不仅拍出了爆炸后火焰蹿升至三层楼约十余米高的奇观,更设计出常规摄影机、摇臂、航拍器等11个机位,全方面多视角呈现激烈的战斗场面。
“三河坝战役是最难拍的,因为这场仗是整个电影最重要的、靠近结局的一部分。几万人去攻打三河坝,以朱德为首的少量军队怎么去坚守三天?三天说出来很短,但是那三天里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都要想办法精彩地将它呈现出来。”为了打造出三河坝战役的悲壮与激昂,刘伟强安排了一出大场面的爆破戏,创下了单镜头200炸点的纪录。被问到战争戏如何创新,刘伟强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前电影里看过的我就不拍,让观众看到从来没有看过的”。
《建军大业》的制作规模也是在华语战争片中也是罕见的。117天的拍摄过程中,剧组再现了上海杜公馆、湖北武汉都府堤、南昌牛行火车站等60个场景,全组600多人辗转北京、上海、南昌等多个城市,横跨数千公里取景,整体的拍摄镜头超过12000个,仅南昌城剧组就耗时半年搭建,三河坝战役中错综复杂的战壕剧组则挖了近一个月。为了完成这部史诗级巨制,共有累计超过25000人次的群众演员参与拍摄,而单场戏群众演员数最多达1500人。
青春是无法表演的
此次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共有54位华语影人不问报酬、不计戏份加盟电影《建军大业》,其中不仅包括刘烨、朱亚文、黄志忠、王景春、宋佳、马伊琍、霍建华等一众实力派演员,还有欧豪、刘昊然、马天宇、张艺兴、李易峰、董子健、陈晓、释小龙、李现、李岷城、张宥浩、鹿晗、李沁、周冬雨、韩庚、陈伟霆等众多年轻演员的加入,更有于和伟、王庆祥、张涵予等戏骨助阵。刘伟强说,其实还有很多演员主动请缨,他只好说“对不起”。
这其中备受质疑的,就是年轻演员的演技。刘伟强坦言,自己在考虑演员人选时,完全是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去选择的,“因为1927年,毛泽东34岁,周恩来29岁,叶挺30岁,粟裕19岁,正因为他们当时是这样年轻,就要求我一定要找些年轻演员去演,这是顺理成章的。”起初,监制黄建新对此也有顾虑,但刘伟强用一句话就说服了他,“青春是无法表演的”。
其实,刘伟强自己也知道这个决定是很冒险的。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每一个年轻演员都不是抱着随随便便客串着玩儿的心态来的,“他们都是很认真地去揣摩,哪怕总共只有两三天的戏份”。“刘昊然才19岁,但他很清楚粟裕这个人,因为他爸爸这一辈是军人,所以他对这个角色是重视的。李易峰演何长工,他也很努力去找很多书。何长工戏份不多,但是这个人对建军是有很大作用的,当时的军旗是他设计出来的。欧豪也看了很多资料,去了解叶挺。”
对于和原型人物“像不像”的问题,刘伟强有个秘密武器。“每一个演员,我都把角色的资料照片给他们看,让他们每天看几遍,记住人物形态,要求他们找感觉。当他们有了概念,有一天我就让他们打破这个概念。”他对演员的要求是,演出来的人物一定要跟以往银幕上展现的完全不同。“1927年他们都是年轻人,有些还是留过洋的学生,是很时髦的。我不想他们把这些人演得很闷,年轻人有调皮的一面、有活力的一面,应该把这些精神面貌展现给观众看。”所以,刘伟强鼓励演员投入自己的想法去演。
对于外界的质疑,刘伟强认为,要敢于给年轻人磨炼的机会。“这些年轻演员是电影的新希望。我们要对他们好一些,因为他们真的是我们的未来。他们是很辛苦的,不能用替身,台词要念好,要不然就会被骂。”在他看来,《建军大业》并不是“数星星”的电影,每一个演员都真的很努力去演出。“这些演员和我是拿出感情拍的,这是我们追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