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连霸国内票房冠军:看印度人怎么拍正能量
自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在国内上映以来,该片已连续14天霸占国内电影市场单日票房冠军榜,豆瓣评分高达9.3分,可谓口碑炸裂。更令人诧异的是,这么一部没有大制作、没有奇幻特效,聚焦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小成本电影,竟然在众多诸如《异星觉醒》、《银河护卫队2》、《速度与激情8》等好莱坞大片强势围攻中脱颖而出,让人唏嘘。
看到这里,很多人或许都在追问:为什么这部印度电影火得一塌糊涂?
此外,还有一组数据引人深思:一季度全国票房总计145亿元,同比下降0.1%。扣除电商服务费后,票房共计135.7亿元,同比下降6.2%,这是近五年来首次出现一季度票房负增长的情况。而且,一季度共有国产新片57部,票房累计66亿元,占比却仅为45%。相比之下,进口片只有22部,但平均单影片票房近3亿元,几乎是国产单片票房的3倍。可以说,重重碾压下,在此期间上映的一众国产片几乎沦为炮灰。一些中低成本的“小片儿”最后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对此,很多业内人士感慨,“中国电影凛冬来了。”
看到这里,很多人或许都在追问:为什么这部印度电影火得一塌糊涂?国产电影的问题又在哪里?其实,在公道君(ID:bjrbplb)看来,这部宝莱坞黑马看似打破电影行业诸多“规律”,却返璞归真地告诉我们:电影是一门艺术,以搞艺术的匠心来精心制作就能俘获人心、赢得口碑。
这样的用心体现在电影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周密紧凑而又跌宕起伏的剧情,精心选取、极具印度风格的音乐,还是真实细致的布景、卖萌搞笑的台词,甚至是两个女孩儿皱着眉头喝牛奶、手抓鸡肉吃饭的场景,每一帧都给人极大的艺术享受。而且影片温暖干净,老幼咸宜,情侣、朋友可以一起看,一家老小也可以一起看。最让人感佩的还有主角敬业的表演。比如,阿米尔·汗为了真实地表现不同年龄段的角色,他在短时间内增重28公斤、变成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最后用5个月时间减重25公斤、练成拥有8块腹肌的巅峰期摔跤手。如此付出,令人感动。在采访中,有记者问他“为什么不考虑使用更简便的特效化装”时,他回答:“不是不行,但我自己感受不到肥胖。作为演员,我觉得那样不好。”不难看出,正是由于创作人员呕心沥血、用心打磨,才能够将摔跤这样一项规则难懂、观赏性不足的冷门运动拍得如此扣人心弦。
相比而言,当下我们一些国产电影相当缺乏这种追求艺术的工匠精神。在资本的裹挟下,电影行业谈艺术的人少了,谈投资的人多了,创作心态日渐浮躁功利。动辄就是大IP、大制作、大阵容,言必称粉丝经济、投资回报、数据分析。至于电影本身内容,似乎是次要选项:演戏全用替身、台词都靠配音、特效全凭抠图,粗制滥造之无底线让人咋舌。
或许,我们看到好莱坞大片奇幻的特效、实力的明星阵容让其大获成功、吸“金”无数,故迷信为这是电影市场的金律。殊不知,精心制作的电影内容才是“核”,技术加持或明星助阵只是外在的“壳”。抛弃内容而盲目沉迷于明星、特效、IP,试图以投机取巧做一锤子买卖,只怕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电影终归是艺术,只有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满足人审美情趣、唤起心灵思考的诚意之作才会打动人心,征服观众。这方面,不少印度电影足以借鉴。同样面临好莱坞的围剿、技术欠缺等难题,但一众如《三傻》《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猴神老哥》等诚意之作,都逆袭而出。
优胜劣汰是市场的铁律,电影市场同样如此。一味追名逐利向“钱”看,轻视作品的质量与观众的审美,终究会遭到市场规则的反噬。一季度国产电影的票房数据,已经让人感到丝丝寒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再加之,现在观众获取内容的渠道已发生显著变化,互联网提供的资源越来越丰富。相比之下,去影院的时间成本和购票成本水涨船高。如果没有非看不可的理由,比如特殊的视效、新鲜的题材、炸裂的口碑,观众很难走进影院。可见,未来的电影市场势必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电影本身内容苍白、仓促上马,再多“鲜肉”“特效”也忽悠不了观众。
国产电影该沉下心来好好打磨内容了!回归现实,回归生活,回归艺术,这样才能俘获人心;善用资本、技术、明星而非对其一味迎合,欢迎资本、技术、明星助力而拒绝被其绑架,这样才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