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弥补“无夜市”遗憾:移动美食车全面“开跑”
去台湾旅行少不得要去夜市报到,台湾的夜市文化发达,单是台北就有大大小小不下十个,士林夜市、宁夏夜市、辽宁夜市、饶河夜市等等更是游客必去的热门景点,更成为这座城市靓丽的名片。反观香港的夜晚,霓虹灯照亮了繁华,车流不息,行人匆匆,商场内整洁明亮的大小餐厅,供应着世界各地的美食,想吃什么口味都可以找到,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是一个卖着简单街头小食的路边摊?还是一条可以让人一路从街头“扫”到街尾的大排檔夜市?
在广东话俗语中,逛夜市吃小吃、帮衬街边小贩叫做“扫街”,曾几何时,香港的扫街文化也是市民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站在流动摊档前,看着小贩用炭火将蛋仔文武火翻煎;把一颗颗鱼蛋从热腾腾的咖哩汁里捞出;用扫子把沙嗲汁渗进串烧牛肉上……虽然品尝这些地道的港式小食没有舒适的座位,但这份滋味足叫人站着享受也高兴。
曾经的热门职业——街头小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街头小贩也是香港的一大热门职业,大多是推着一辆木头车在街上兜售熟食,售卖的小吃种类繁多而且价格便宜,深受港人欢迎。那时售卖街头小吃的小贩大多数晚间出现,沿街一路排开。
但由于食品卫生和摊档占道等问题,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港府开始重新规划城市,清理街边摊,改善阻街问题,停止发出新的小贩牌照,以及回收现有的牌照,令到街头小贩的数量骤减,行业萎缩。根据法例,任何人未得到牌照而在街边摆卖属于违法行为,可被检控。
另一方面,小贩们也开始从街头走向正规经营,于是,街头小食便由街头小贩处承接至街头的店铺。这些小吃店也多会集中于一处经营,如旺角的花园街、油麻地的庙街等都有大量的街头小吃出售。市民也非常拥戴店铺所贩卖的街头小食,在这几年间,曾膺香港的最贵租金的“铺王”也可见到小吃店的踪影。
为地道美食提供平台——合法夜市
有统计指出,香港人每天要吃掉55吨鱼蛋,也就是375万颗,平均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吃鱼蛋,有便利店在卖鱼肉烧卖、豉油炒面;有酒楼都在卖咖喱鱼蛋、煎酿三宝,更有酒店的自助餐,以本土的“街头小食”作招徕,甜品加入鸡蛋仔、钵仔糕、糯米糍、豆腐花等,香港人对于传统的街头小食是有多热爱!为了让街头小食重回街头,近年无论是民间亦或是特区政府都做了不同的尝试。
大年三十除夕夜,深水埗通州街一座大型高架桥桥底,摆起一个个熟食摊档,路过的人们都忍不住尝一下。这是香港近年首次由民间团体推动、获准合法经营的新春熟食墟,尽管仅仅为期三晚,只有14档摊贩,却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尝鲜,平日冷清的桥底突然人流汹涌。这个夜市里,所有档主都不用再担心躲避政府执法,安心地卖起各种地道小食:碗仔翅、鸡脚、鱼蛋、豆腐花。这不是香港政府的主动设置,而是一次民间组织由下而上推动的成果。为了促成这次短暂的熟食墟,“关注综援低收入联盟”组织干事李大成努力了接近10个月,他出身小贩家庭,一直希望设立合法的夜市,为基层小贩和地道美食提供平台,眼见此次熟食夜市人头汹涌,广受市民欢迎,虽然这夜市只昙花一现,但他表示是个好的开始。
立法会议员刘小丽同样对台北夜市印象深刻,她认为墟市不但为草根市民提供出路,也为基层要求带来喘息的空间。她提倡香港订立墟市政策,现阶段特区政府可成立跨部门小组,处理民间就临时墟市的申请,迎合“由下而上”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