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跟我GO:准备过年倒计时 腊月二十三小年起每天有规划
进入小寒就是腊月了,这时候不少人家就开始着手过年的事儿了。买年货似乎是过年的第一个仪式。清人沈太侔在《春明采风志》里就详述了过年所需要买办的——琉璃、铁丝、油彩、转沙、碰丝、走马、风筝、口琴、纸牌等等。
沈太侔说,买办一切,谓之忙年。的确,我们一年到头地忙碌奔波,为的就是过年。过年不仅是咱们国人无比重视的盛典,更是一个幸福的隐喻。它在告诉我们,要辞旧迎新;它在告诉我们,过往的一切都不要再想,在祈福迎祥的气氛中,一切都要有一个新的模样。
而为了一切都能焕然一新,过年之前是要有一些仪式的。这在年谣里有描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到家给您父母道个喜!具体说来,在二十三这一天,要把又黏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在二十四这一天,要除旧布新,把一切穷气和晦气统统清扫出门;在二十七这一天前去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
成年后我每听到这首年谣,总忍不住回想小时候:腊月二十四那一天,几乎是全家出动,哥哥在用大扫帚打扫院子,我跟在后面用水瓢洒水。父母则先把家具彻彻底底擦洗干净,然后再把屋里屋外的屋顶和墙壁全部擦洗一遍,就连房梁上的蜘蛛网都不放过。一天忙完过后,家里变得崭崭新,那种幸福感油然而生。磨豆腐也是少不了的,记得当时还是去的邻居家,因为村里只有他家才有石刻的磨盘,当时我和哥哥们轮流推豆腐,磨够了过年要吃的豆腐,腰也酸了,但是并不觉得累,现在想来那是丰收的喜悦。二十七这一天,父母会带着我们去镇子上洗澡,洗澡还不是让我们最兴奋的,最兴奋的是洗完澡之后能穿上母亲做的新衣服。由于家里孩子多,我们过年穿的新衣服都是母亲做的,但是我们感觉母亲做的比在商店里买的还要好,她总是在一件很普通的灰卡其布衣服上做出一些特别的装饰,让衣服一下子有了很强的设计感。
物质缺乏的年代早已结束。新衣服随时可买,豆腐和肉更是日常所吃,过年的那些老例儿仿佛也没有人循规蹈矩地做了,过年的仪式感没有了,年味儿仿佛变淡了。但其实不然,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过年,即使仪式千差万别——二十三这一天,不用满大街去找糖瓜,可以拉上父母一起做做比较时髦的翻糖南瓜,家里老人不仅咬得动,还能吃个新鲜;磨豆腐当然也是旧黄历了,可以去京郊大集转转,虽然不一定碰到现磨豆腐的,但也能顺便买回最新鲜的菜,还有各种城里超市见不到的物件儿;炖肉听着有点腻口,那就发动全家人一起串羊肉串,这个时候无论厨艺高低,都可以参与,一边串串儿,一边说说这一年的收获,也是十足温馨的场景;三十晚上也不一定再守在家里,不妨带上家人一起到邮轮上守岁,想想一家人在大海上看着节目,吃着年夜饭,也是别有风情……
写到这儿,家里的微信群响了几声,原来是在上海读研的侄女在晒她准备送给家人的过年礼物。侄女说,早早放假的她先行一步回家,可以包揽大扫除、贴春联、包饺子、赶集买鱼买青菜的活儿。听到她这么一说,这过年的热闹劲儿我隔着手机屏幕都感受到了。
再有两周,年就到了。你可以遵循老例儿,也可以拟定自己的规划,和家人一起“忙年”,让幸福感滋养一下我们忙碌焦躁的心。
【准备过年啦!具体准备啥?下边都有哦】
“腊月二十六,炖羊肉 ” 全家总动员自制羊肉串,主厨心得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