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封面

回望景云里的灯光 文学大师与海派文化

2016-12-15 17:52 北京晚报 TF003

2016年12月15日讯,致敬茅盾——“茅盾诞辰120年入职商务印书馆100年图片文献展暨茅盾·商务印书馆·中国现代文化转型高端论坛” 日前在商务印书馆举办。持续到12月17日的图片文献展,展示了茅盾先生从商务印书馆起步的文学、编辑与革命生涯。茅盾以他著名的《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蜚声文坛,而这些作品的写作地,则是上海的景云里。 前来参加论坛的上海学者徐明,为我们梳理了茅盾与这个老式石库门小区的联系。

作者:徐明


%e8%8c%85%e7%9b%be1896-1981_%e5%89%af%e6%9c%ac

茅盾(1896-1981)

今年是茅盾诞辰120周年,也是茅盾到上海并入职商务印书馆100周年。在上海,茅盾先后生活了二十余年,其间搬过许多次家。1927年8月至次年6月,茅盾住在虹口的景云里。

景云里位于横浜路(原东横浜路)35弄,是一处外观普通、占地不到3亩的老式石库门小区。这里东连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西接宝山路,步行至茅盾供职的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也仅需10分钟左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周建人兄弟以及叶圣陶、陈望道、冯雪峰、柔石等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都曾在此居住。

对于茅盾乃至中国现代文学而言,景云里是一个特别而重要的地方。说特别,指的是茅盾在特别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来到景云里;说重要,是因为没有景云里就没有茅盾。

1

景云里的灯光照亮茅盾的文学之路

1916年8月,时年20岁的沈徳鸿(沈雁冰)来到上海,入职商务印书馆。当他拿着介绍信请见张元济时,门房问他姓名,他自报家门:“沈德鸿,道德的德,‘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鸿。”见对方一头雾水,他又连忙补充:“是翩若惊鸿的鸿。”门房仍未反应过来。此时,同样在等候张元济召见的旁人忍不住插话了:“是江鸟鸿。”

百年前的这个有趣细节,着实意味深长。对于刚刚走上社会、年轻气盛的茅盾来说,对“江鸟鸿”的不以为然与对“鸿鹄之志”、“翩若惊鸿”的执著追求相映成趣,真实地折射出他彼时的心境和抱负。

在商务印书馆的10年,他编译外国文学,发表文学评论,在新文学领域崭露头角;他主编《小说月报》,发布改革宣言,将旧文学的期刊改造成新文学的旗帜;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热切地倡导“为人生的艺术”。上海,成为青年沈德鸿文学道路的起点。

同样是在上海,他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他更以全部的热情参与国共合作,领导职工运动,投身国民革命。1926年初,当他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并短暂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务后回到上海的第二天,他就向商务提出了辞职,而以全部的精力担任国民党上海交通局代主任一职。此时的沈德鸿可谓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沈德鸿不仅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还被国民党通缉。1927年8月,他秘密回到上海,回到了自己的家。

接下来所发生的故事广为人知。在虹口景云里,沈雁冰足不出户,隐居了整整10个月。而当他走出斗室的时候,《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已经蜚声文坛。

“我隐居下来后,马上面临一个实际问题,如何维持生活?找职业是不可能的,只好重新拿起笔来,卖文为生。过去大半年波涛起伏的生活正在我脑中发酵,于是我就以此为题材在德沚的病榻旁写我的第一部小说《幻灭》。”

——《茅盾回忆录》

“我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感得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执著的支配,想要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于是我就开始创作了。”

——《从牯岭到东京》

分享到

海派话剧应邀进京“切磋” 戏迷:期待好戏上演

北京慢行系统加速跑:5年治理3200公里自行车道

守护大运河 京杭再出发

明天起车险将有重大变化!责任限额提高,删减免责条款

少儿考级花样繁多,套路深

峨嵋酒家行政总厨开“宫保鸡丁”抖音号,退休打算拍“一周一菜”

白塔寺街区更新 优雅的精致这样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