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师从图灵奖获得者,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是国际知名企业的首席科学家。回归清华,她以“学术界+工业界”双重视角,助力国内计算经济领域发展,探索计算理论、区块链、算法博弈论的广阔未来。她就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00级本科、2004级硕士校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陈婧。
让我们一起走近“归国清华人”系列报道,共同感受海外学成归来的清华人,心系家国、追求卓越的赤子情怀!
立志“做最好的科研”
本硕就读于清华计算机系,博士来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师从图灵奖得主希尔维奥·米卡利(Silvio Micali),谈及留学的原因,想要“做最好的科研”是陈婧给出的回答。
“不论是清华还是麻省理工,周围的人都很努力。”长期的科研工作并没有消磨陈婧的热情,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了她对知识更炽烈的渴望。
海外求学的过程中,陈婧并没有局限于理论的研究,让科研成果真正造福社会的愿望,促使她积极奔走于学术界和工业界,并取得了重要成绩。
读博期间,陈婧运用计算理论思维解决了经济学中认知博弈论领域的重要问题,相关工作成果被写进了认知博弈论的教材。
在美国石溪大学计算机系任教期间,陈婧与团队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设计并证明了一个全新的共识协议,推翻了“区块链不可能三角”假说,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同时,她还担任了国际知名企业阿尔戈兰德(Algorand)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兼理论研究负责人。“既要有学术界做理论研究的思维,也要有工业界做实用产品的视角。”身处异国的十余年间,陈婧在计算理论和经济学领域顶级会议、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还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早期职业生涯发展奖。
叩响科研创新之门
计算机学科包含丰富多样的细分领域,从硕士期间的密码学和网络安全,到博士期间的博弈论与机制设计,再到当下研究的计算经济学与区块链技术,陈婧以扎实的专业积累,敏锐的创新思维,持续叩响科研突破的大门。
“计算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发展涉及到的各种实体。”陈婧介绍道,大规模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经常有很多的参与者在分布式的环境中进行交互,例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区块链等,大到国家的宏观调控,小到购物网站上点击下单,都是计算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陈婧希望,通过计算经济学的研究,用严格的理论来刻画参与者的行为,设计出一个更先进的系统,为参与其中的每个个体提供更安全更友好的交互环境,推动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互信和合作,构建更具合作信任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果大型经济系统的计算效率足够高,我们有可能对经济周期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对于政策效果做出更加科学的评估,对于经济运转情况做出更加及时的判断,计算经济学将为国家经济主战场上的国家重大需求作出贡献。”
见天地,是为了见众生。造福国计民生、助力社会高效运转,是计算经济学的终极意义,也是陈婧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归来,任教清华
“做最好的科研”,是陈婧出国留学时的初心,要将最好的成果带回祖国,更是她不曾动摇过的信念。
近年来,国内在区块链领域有了很多进展,但在最前沿的技术方面还缺少一些核心的理论支撑。身处国外却始终心系祖国,陈婧意识到,自己多年积累的学识与经验恰能填补这片空白。“回来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于是,陈婧果断与计算机系取得联系,满含热忱地表达了自己期待服务国家需求的决心。
2024年1月8日下午,清华大学长聘教授聘任仪式上,校长李路明为陈婧颁发了长聘教授聘书。脚下这片熟悉又亲切的土地承载着陈婧的青春记忆,更蕴含着关于未来的无限机遇。
回国之后,陈婧又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新的目标:“我要把在学术界、工业界积累的经验都带给我的学生们。”
在陈婧看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会为国家发展带来持久、长远的助力。从清华到麻省理工再回到清华,求变的身影下是不变的初心。未来,陈婧期待着“不仅能培养出计算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也希望带给学生立足于国计民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国家技术领域、经济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清华大学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