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轰鸣,助跑起飞,从北京向着香港飞去。结束了一学期的学习和考试,我终于能够回到香港,和家人团聚了。
我是李耀庭,2006年出生于香港,目前是清华大学的港生。因父母工作的需要,我自幼便被送到老家,由外公外婆悉心抚育。是他们引领我步入知识的殿堂,教会了我为人处世的道理,那段被亲情与书香浸润的岁月,至今仍是我心中最温馨的回忆。
孩提时代的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外公的书房里,我无意间翻阅到《三国演义》,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悄然间为我开启了通往历史长河的大门。书中那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如磁石般牢牢吸引了我。自此以后,我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是翻阅正史典籍、演义小说,还是观看影视作品,只要遇到让我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或事件,我总会主动探寻其背后的故事。我对中国历史的热爱,也逐渐由最初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
在培侨中学那段难忘的时光里,我时刻铭记着“培才思报国,侨教在精诚”这一校训,积极投身于学校组织的各类爱国活动中。记忆犹新的是,2023年11月,我有幸代表香港学生,参加了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祖国的庄严仪式。当礼兵战士将承载着烈士遗骸的棺椁缓缓从机舱内抬出的那一刻,我被深深触动。对我而言,了解历史、走进历史,绝非仅仅是对过往事件的简单回顾,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作为中国人的底气、志气与骨气。每当我沉浸于历史的长河之中,那些为了正义挺身而出、心怀家国天下的英雄豪杰仿佛穿越时空阻隔,生动地呈现在我眼前。他们的英勇事迹与崇高理想,点燃了我内心深处为民族复兴与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崇高志向。
从培侨中学到清华大学,一路走来,我经历了无数挑战与磨砺。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我内心的激动与自豪难以言表。从最初获得校长推荐,到面试过程中的种种挑战,再到最终的成功录取,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不易。选择清华,并非一时冲动。清华悠久的历史底蕴与北京这座古都的文化气息深深吸引着我,与我的个人兴趣不谋而合。加之清华作为国内顶尖学府,在学术声誉和人才培养方面均享有极高的声誉,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为我提供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因此,我期待在经济管理学院深造,致力于成为一位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国情认知的商业精英,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在我正式踏入清华园之前,命运其实已为我安排了一段珍贵的经历。2022年4月,我有幸造访北京,参与了由香港招商局精心筹备的“伴你成长 招商同行”中华传统文化研学活动。当我漫步在故宫红墙黄瓦之间,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当我驻足于天安门广场那片宽广无垠的天地间,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亲眼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与灿烂,内心也被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深深震撼。
在“伴你成长 招商同行”项目中,我还幸运地结识了我的导师赵阳。他不仅是我在学术上的引路人,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高中三年的时光里,我们时常书信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与感悟。即便如今我已离开熟悉的香港,踏入了清华的校门,我们之间的联系也从未中断。每当我遇到困惑迷茫时,他总能及时地给我鼓励与指导。这份陪伴对我来说是无比珍贵且充满意义的。我也希望能将这种“陪伴”的精神传承下去。
刚进入清华大学时,我对北京这座城市充满好奇,但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很快就被一系列挑战所取代。生活方面,我尝试适应这里的饮食习惯,偶尔准备一些家乡的特色食材来慰藉自己的味蕾,还添置了加湿器以应对北京的干燥。出行上,由于初来乍到,对北京的交通网络并不熟悉,这给我带来了不少困扰。然而,我并没有气馁,而是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熟悉交通路线。学习上,尽管我做了充分准备,提前预习了课程,但清华的课程难度仍超出了我的预期。这里的学习节奏非常快,起初我确实感到有些吃力。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群热心肠的同学,在他们的帮助下,我逐渐适应了清华的学习节奏与要求。
记忆深刻的是,去年8月,我在军训中迎来了18岁生日。虽无家人相伴,我却收获了一份独特的生日礼物。当我穿上军训服的那一刻,老师的话语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穿上军装,便是士兵!”我回想起习近平主席在给香港学生的回信中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当我得知母校培侨中学收到习近平主席回信的消息时,内心的激动更是难以言表。我认为,这是党中央对母校多年来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所做努力与贡献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认可。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信中对香港学生的殷切期望一样,我们应该多来祖国内地交流发展,将书本上的知识付诸实践,深入了解国情,才能更好地讲述我们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寒假已经来临,我计划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离家千里,独自在清华大学求学的这段经历,让我愈发珍视与家人共度的每一刻时光。这份家的温暖,是我求学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展望未来,我计划继续深造,争取拿到保研的机会。我也希望能够参与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我的学术视野。在职业规划上,我怀揣着进入知名企业或机构的梦想,希望能投身于经济管理领域的工作,如金融、咨询、企业管理等。无论是学业还是职业,我都将不懈追求卓越,力求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与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清华大学港生、香港培侨中学毕业生 李耀庭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松林,孟紫薇,潘之望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