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时代被浓缩到一部手机上之后,远在城市之外的县乡也逐渐地被改变。大量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占用了学生们大量时间和精力,网络世界价值观与现实世界价值观相冲突时,学校又无法提供这种冲突的解决办法,甚至根本不知道青春期的学生们遇到了这种冲突,导致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网络世界丰富的知识,也让学生借助这种力量,去挑战、消解相对封闭的学校,瓦解学校的规则,削弱学校和教师的权威。在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杨华、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雷望红等人的《县乡的孩子们》一书中,网络时代对县乡教育的冲击,可谓影响不小,且如此新颖的问题,在目前的探索中没有任何的解决办法,这也是未来教育中的重点问题。
书中提到了在网络时代下,很多孩子并不会轻易接受读书改变命运或者知识就是未来这种说法,在相关案例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孩子,希望当游戏代练,当网络主播,做一些不需要学历的低门槛高收入职业,这也进一步淡化了学习的重要性。
在另一些学生中,他们虽然喜欢看书,但看的是网络小说。在作者的调研中,看网络小说的孩子集中在五年级到八年级之间,普通班的孩子比较多,多集中在成绩不上不下的孩子中。书中详细举了8个例子,这些孩子看网络小说的原因和共情点都不同。
从作者的总结中,我们能了解到青春期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有着独特的精神需求,他们看小说并不是在吸收知识,而是在寻找自我成长的力量。他们非常容易将自己代入小说中,用自己生活的遭遇和体会去共情小说中的人物。尽管小说中的现实是虚构,但是在这个年龄段的读者看来这就是自己的影子,也会顺势把书中的人物关系和对世界的理解代入现实。
对比案例以及作者的分析,我们能看到,这些受访的学生深刻代入书中,且以书中的价值观来塑造现实的自己。但这些小说的写作和发行,都服从着流量规律,迎合大众的感官刺激,情节简单,雷同点非常多,文学性不高。尤其是在县乡,这样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地区,很多青少年在汲取成长营养时,这些低质量信息占据着他们的头脑和心灵,这形成了他们最初始的审美和价值。忽视和边缘化又让他们的心理状态无法被人们所察觉,一种所谓的孤独感制造于无形,最终形成了现实的壁垒。这些问题在书中被充分讨论,虽然没有直接的解决办法,但是至少关注与重视才是解决的第一步。
书中还重点探讨了比如超级中学、县中衰落、分班管理、校长治校、校园欺凌、非教学任务大增等,社会各界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在问题之中再去区分城市与县乡遇到的不同状况,这也会导致对问题的看法与我们的常识认知有所不同。
相比较城市教育,被各种辅导作业、群内打卡、组织活动所苦恼的城市家长,参与感与家长介入学生教育仍旧是城市教育的主要特点。而县乡的家长们,则更希望将教育是家庭的责任变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基于现实原因更愿意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责任给到学校,而不是随时要自己操心。
相比较60后、70后育儿教育的“粗放”,现在家长讲究精细化育儿。在教育上深度介入师生关系,也让传统的教师权威被进一步弱化,更多教师在师生关系上的无力,也让其知识教育和规则引导的功能有所下降。这些连锁反应,在中国教育上,也因为城乡差异、人口构成、地域习惯等等因素,延伸出更多需要关注解决的问题。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