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对出版界而言是冷峻、艰难的一年
我们仍然在努力,在坚持
不曾谋面的朋友
好书是我们共同的暖阳
——北京日报出版社总编辑赵婷
社科人文
《中轴之门》 李哲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有关北京中轴的书也算出过不少了,中轴的知识、故事都讲干净、讲透彻了吗?还有什么特别的角度可以带我们进一步了解北京中轴线,读懂中轴线?北京日报出版社的选择是:以门为线索,循着老照片的蛛丝马迹,进行抽丝剥茧的细节探究,串珠成链,穿越百年,回望历史,读懂中轴。
于是,就有了这本《中轴之门》。
《中轴之门》共分五个章节:中轴线是什么、中轴之门、门之风云、门之趣闻、门之谜团。将中轴之门的风云变幻、趣事逸闻、谜团考证一一呈现。分“门”别类,深入解读,将中轴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娓娓道来。
这不是一本深奥的学术大部头,文字轻松流畅,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视角独特,有故事、有解谜。内城正门正阳门浴火重生了几次?宫城正门午门门洞“明三暗五”是怎么来的?前门楼子到底是不是“九丈九”?正阳门的石狮是打哪儿“轮岗”来的?……这些问题都能在书中得到解答。
它也不是个单纯的老照片集,书里遍布“知识点”,有滋有味的故事里包着的是认真探究和考证后的干货。从门户的类别、形制、功能,到那些相似的城门该如何区分?如何从匾额的材质和文字判断其年代?……
当然,文字有故事,照片有年头——老照片是本书一大特色。书中收录的300余幅珍贵老照片,让文字更加立体和真实,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旧日风貌,以及有力地推动考证,弥补史缺。
“西洋镜”系列
“西洋镜”系列是国内独具特色的历史影像类出版物,旨在挖掘出最原汁原味的史料。自2014年起至今,已翻译了200多万字的西方一流汉学家、记者的著述,刊印了数以万计国内难得一见的高清影像资料。
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西洋镜”系列已达十余种,还在陆续增加中。除了新品之外,一些原有作品的升级版也进行了内容补充、全书修订,全部重新排版,让珍贵历史照片的呈现更具冲击力。
2023年编辑出版的该系列图书包括——
《西洋镜:北京名胜及三海风景》 [德] 汉茨·冯·佩克哈默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德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北京。佩克哈默“捕捉到了这座从地平线上缓缓陷落的城市的美丽,并用恰当的方式将这些应该保存的东西悉数记录了下来”。
《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珍藏版) [英] 威廉·亚历山大 [英] 乔治·亨利·梅森 [英] 哈迪·乔伊特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本书包含《中国衣冠举止图解》《中国服饰》《中华服饰考略》三个部分,收录了近300幅图片。《中国衣冠举止图解》收录了亚历山大仅有的两本著作《中国服饰》《中国服饰和习俗图鉴》及一些罕见单张版画,是西方画家第一次如此详尽地观察和描绘中国。
《西洋镜:1909,北京动物园》 赵省伟 主编 孙魏 编 北京日报出版社
110多年前的北京动物园就是时尚之地,是北京公园的先声。有照片为证!
全书由《京师博览园》相册、《农事试验场全景》相册、附录三部分组成,170余张中国动物园早期影像,生动呈现了百年前北京动物园的历史风貌。
《西洋镜:中国寺庙建筑与灵岩寺罗汉》[德] 贝恩德·梅尔彻斯 [德] 恩斯特·弗尔曼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济南灵岩寺罗汉像研究开山之作,380余张百年前中国寺庙建筑的珍贵影像。
《西洋镜:北京大觉寺建筑与西山风景》 [徳] 锡乐巴 [英] 郝播德 等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首章《北京大觉寺》是首部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德文著作,为当时西方社会认识中国建筑打开了一扇大门。作者锡乐巴是德国工程师、胶济铁路的主要设计者。
第二章《西山访圣记》是英国外交家、银行家郝播德的参观记,还原了百年前的寺庙场景。
后四章《中国名胜·西山》《香山风景》《房山风景》《上方山》为四本风光摄影相册。
290余张图像追寻京西古寺旧影。百年前的京西美景、建筑风貌,尽在本书。
《西洋镜:中国灯塔》 [英] 班思德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中国最早的灯塔在哪里?本书详述了海务科的缘起、发展与变迁,对沿海标识的种类、特性等进行了说明,正文部分按区域介绍了中国沿海灯塔的起源、发展、构造、形状以及功用。40余座沿海灯塔的历史记录与百余张珍贵照片,是了解中国沿海灯塔历史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
《西洋镜:北京美观》 [美] 约翰·詹布鲁恩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美国摄影师约翰·詹布鲁恩,是晚清民初北京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观察者、记录者。他的镜头为张勋复辟、袁世凯复辟、五四运动留下珍贵影像,也记录下北京景观和市井生活。从1914年袁世凯冬至祭天场景,到百年前颐和园、北海、碧云寺的影像,从食品小贩、清道夫,到饽饽铺、剃头匠……
《西洋镜:中国古典家具图录》 [英] 赫伯特·塞斯辛基 [法] 莫里斯·杜邦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这是一本汇集中国家具艺术顶峰典藏名品的图片集,那些简洁、纯粹的线条,让我们看到传统文明、中华艺术如何生动地呈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全部照片来自百年之前,更遑论其呈现的那些精美的中国家具。书中共收录了欧洲旧藏的传统中国家具百余件,以清代家具为典型,另有一些罕见的明代家具。这些家具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弥足珍贵,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西洋镜:上海花园动植物指南》 [英] 苏柯仁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本书为20世纪30年代博物学家苏柯仁关于中国,尤其是上海地区动植物的随笔。该笔记语言平实自然,内容引人入胜,是了解上海地区动植物的绝佳入门读物。本书还将苏柯仁好友E.S.威尔金森《上海鸟类》《上海观鸟月历》两书的部分插图摘录于书前,作为图像补充。
还有2024即将出版 《西洋镜:中华考古图志》[法] 谢阁兰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万古江河》 [美] 许倬云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 理想国
《万古江河》是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的经典之作。
2019年7月,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发出,随寄给新生的赠书《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在致新生的信中,时任清华校长邱勇先生写到,《万古江河》是一本视野开阔、见解独到的中国历史文化力作,“平实畅达的语言讲述了中国文化成长发展的故事,字里行间既有宏大的历史脉络,又有对日常生活的细微描摹,让读者在回顾数千年历史的过程中,深切感悟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
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之中,中国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向何处去?
在我看来,《万古江河》的与众不同首先在于视角的高远。所谓万古江河,即以江河流域的扩大比喻文化的进展:一个不断扩大、与周边世界相融合的过程。许先生写史,不仅能沉进去——地理变迁、农业商贸、技术医药、民俗生活、思想信仰……尤其着眼于一般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内容,而不提帝王将相;更能跳出来——他尤其关注中国与当时世界其他主要国家之间的对比,包括同为世界古文明的中国古代文化与两河古代文化的发展比较、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比较、唐帝国与伊斯兰帝国的比较、明代中国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比较……全书共8章,前两章分别为“古代以前”“中国文化的黎明”;之后的章节分别呈现“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的中国”及“世界的中国”,其叙述框架,一目了然。
因此,这本书中,许先生贡献的,绝不仅仅是历史知识。
《记忆的重量》 [英] 尼奇·杰勒德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 理想国
这是一本让我感慨良多、五味杂陈的书,讲述了身患失智症的人与其照护者的故事。
作者从身患失智症的父亲讲起,延伸到许多人的故事,既包括处于失智症不同阶段的人、作为伴侣或子女的照护者,也包括科学家、心理治疗师和医生,以细腻的对话、深入的调查讲述失智症是如何逐渐带走一切的,并探讨不同形式的专业干预。
那些真实的故事,真实的痛苦、无奈、抗争,让我们感同身受。因为失智症造成的记忆、语言丧失以及带来的羞耻感,同样可能发生在不可避免走向衰老的我们身上。
“失智症是对自我的一次特别漫长的告别。”深入失智症内部,作者带我们走进隐秘之地,思考“家”的含义、人之为人的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面对衰老与死亡。
文学与艺术
《疼痛部》 [荷]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著 姜昊骞 译 北京日报出版社 | 理想国
在上周刚刚出炉的2023豆瓣年度书单中,《疼痛部》荣膺年度图书,其作者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入选年度作者。
对国内读者来说,乌格雷西奇一直都是神秘且模糊的,似乎只有每年诺奖赔率公布的时候,你会在赔率前十名里会看到这个名字。国内此前从未引入她的作品,就连报道也极少。直到《疼痛部》和《狐狸》等书的出版。可惜太晚了—— 2023年3月,乌格雷西奇离世。以后诺奖的赔率榜上不会再有这个名字了。彼时,《疼痛部》和《狐狸》的三审已经完成,但书还没来得及上市。
1991年,南斯拉夫陷入内战的风暴,最终四分五裂。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从此成为了一名“克罗地亚作家”。因为发表反战、反民族主义的言论,作为“叛徒”“女巫”,她被迫流亡,最终在阿姆斯特丹定居、任教——如同《疼痛部》的主人公一样。她面临着与主人公类似的困境:一个教授文学、以语言为生的人,进入另一种语言环境的社会,应该如何生活、书写、阅读?她也替所有流亡者发问:究竟该不该彻底遗忘过去?
对这个相识恨晚的作家,透过《疼痛部》,我们可以隐约窥探到她的样貌。
《我为书狂》 [意] 马里耶拉·古佐尼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 理想国
你印象中的凡·高是什么样的?孤独而癫狂的画家?
嗜书如命的凡·高,你见过吗?
从903封书信中爬梳凡·高的阅读轨迹,一段私人阅读史,倒映一位画家丰富的生命底色,勾勒书籍、生活与艺术交织的复杂人生。《我为书狂》即是通过凡·高挚爱的书籍,探讨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阅读取向;并借助凡·高以书籍、阅读为题材的画作,分析阅读对他艺术创作的直接影响,揭示隐藏在凡·高作品背后的关键。书中考察的不仅仅是那些里程碑式的艺术作品,也包括那些在凡·高的艺术生涯中相对次要的作品。我们能看到书籍、艺术和人性在凡·高身上相互交织,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天桥六记》 徐德亮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徐德亮,早已褪去了相声演员的外衣。他说评书,在电台主持节目,更写书、研究北京文化。在我的认知里,他的多重身份,我最看重的是文化学者。2023年8月,徐德亮最新作品《天桥六记》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以小说+剧本的创作方式,将六则以天桥为舞台的故事徐徐展开,文字短小精悍,语言京味十足。带读者读天桥故事,品百味众生,品味老北京市民文化和民间艺术。
天桥,原本是座桥,因天子经过而得名。站在桥的正中央能一眼望见巍巍皇城。
天桥,又是北京城南最著名的娱乐之地,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应有尽有。
桥上是天子路,桥下是龙须沟。在这片名号响亮的地界上,曾经扎挣着社会底层的撂地艺人……正因为天桥离巍巍皇权不远,离市井百姓很近,所以在天桥这一片神奇的地方上演的故事才如此的脍炙人口、精彩绝伦。
著名画家李燕为本书题写书名、配文前图;当代青年学者型画家、中央民族大学国画系副教授付爱民更是为书中人物画像20幅,别有神韵,使小说如虎添翼,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小说人物。
《坏消息不断》 [加]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 读客文化
多数书友是通过《使女的故事》认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从那时起,我们知道了,阅读阿特伍德,就是阅读所有女性共同的命运。但也许你不知道的是——石黑一雄、爱丽丝·门罗、尼尔·盖曼、戴锦华、梁永安等均是阿特伍德忠实爱好者;阿特伍德是2次布克奖得主、2次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得主、卡夫卡文学奖得主、英联邦文学奖得主……
而短篇故事集《坏消息不断》,全世界已有50多个版本,被国外媒体力赞为“阿特伍德迄今为止极其通俗和极其诱人的作品之一”。
一位普通女性11个失控的人生碎片。这里有11个坏消息和11个好消息,以及横亘在它们之间的无数闹剧。每一个坏消息背后,多少藏着些好运气。11个小故事,11个人生失控瞬间……
来源:北京日报出版社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