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提起“消防”二字,人们头脑中的第一反应便是119。其实,新中国刚成立之时,北京的火警电话曾是09,但那时宣传不到位,老百姓知之甚少。上世纪80年代,火警电话统一为119,逐渐广为人知。而今,119早已不是单纯的火警电话,而是身穿“火焰蓝”制服的消防救援人员的象征,是人们在危急时刻最先想求助的最美“逆行者”。
早年火警电话是09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的火警电话并不是119,而是09,其中的“0”是当时国家规定的特别通讯号码。
1958年,南苑区治山仓库消防队在演习。李士炘摄
那个年代,人们还没有太多消防意识,虽然有火警电话,但是发生火情后,很多人都不知道拨打或者没有及时拨打火警电话,造成不小的损失。1953年,一家单位凌晨3时半发生火情,直到4时3分才打电话报告消防队,结果火势蔓延,烧毁了28间房。(1953年1月26日《北京日报》2版,《火警又连续发生》)护国寺大街的一家店铺更甚,发生火灾后,铺子里的工作人员连火警电话号码都不知道,结果火越烧越大,烧到了隔壁鞋铺、磁铁店和住户房屋,损失很大。(1953年4月12日《北京日报》2版,《永顺羊肉铺发生火警》)
1953年1月26日,《北京日报》2版
因为不清楚09电话的功能,常有人把这个号码误认为是查找电话号码的查号台,或者将其当成询问时间的报时台,甚至有的派出所在听到救火车出动时,也会利用09电话向消防队打听起火地点。为了广泛宣传火警电话,当时消防部门想了很多办法,包括在本报登报进行宣传,告诉人们发生火灾时,要拨打这个电话,并且要把起火的区界、街巷、门牌及使用电话号码都说详细。(1953年10月17日《北京日报》2版,《不要无故乱拨火警专用电话》)
1961年,09电话值班员接到火警讯号后,立即通知消防中队出车救火。 冯文冈摄
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人们慢慢对火警电话有了概念,只是误拨09电话的问题又出现了。据本报1955年5月31日3版《“〇九”电话为什么有时连叫几次不通?》报道,一些人打电话时疏忽,不拨第一位局号,而是直接拨用户号码,例如5局0901,不先拨5字就拨0901,结果误拨了火警电话。如此一来,不但给消防队造成了麻烦,真正报火警的用户还因为占线打不通电话,耽误了救火时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京电信局安装了特别装置,一旦用户拨叫09台,会有亮灯提示,值机员看见灯亮会询问用户是否呼叫09,确认没有错拨再转接消防队振铃呼唤。
1955年5月31日,《北京日报》3版
尽管火警电话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09就是命令,当警铃响起,消防员们会迅速穿上救火衣服,戴上铜帽,套上胶靴,飞快地向车房奔去。等到值班员第二次搬动警铃开关,下达出发命令的时候,消防员们已登上救火车,等待向火场进发了。这一过程,在白天只要25秒到35秒,在夜里只需要45秒。(1956年8月28日《北京日报》2版,《同火灾作斗争的人们》)
火灾报警电话统一为119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通讯服务号码由“0”改为“11”。根据标准化管理的要求,1982年,全国火灾报警电话统一为119,也就是汉语“要要救”的谐音。
1982年10月25日,《北京日报》3版
上世纪80年代,119成为北京的火警调度中心,火警台仿佛警惕的眼睛,注视着全市每一个角落。本报1987年2月7日2版《119!119!大年初一访火警台》记载了当时的工作场景:“喂,我是119!你是哪里?前门东大街12楼阳台上?我们马上就到!”“花市中队,榄杆市北河槽某号居民家中起火。”“调最后一部车出场!”……在东交民巷36号市消防局的一间办公室里,十多位调度员注视着接警台上密密麻麻的显示灯,只要发生火警,屋内接警、调度的喊话声便交织在一起,指挥各消防中队奔赴现场。
1987年2月7日,《北京日报》2版
虽然119火警电话对于人们来说已不陌生,但随便拨叫119的情况时有发生。曾有一度,119接到的实际火警只占5%。这是因为,有人误把119当成了长途台和查号台拨叫,有人是想走捷径找消防内部工作人员,还有少数小学生因为觉得好玩所以拨打了119。(1987年4月26日《北京日报》1版,《请不要随便拨叫“119”》)
1989年,位于国贸附近的一处工棚突然起火。接到119报警,消防员立刻出动,及时将火扑灭。 叶用才摄
如果谎报火警属于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还要受到处罚。当年,有人就曾因此被罚款,甚至拘留。
11月9日被定为消防日
1991年11月9日,119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消防日。那一天,北京举行了首次消防日活动。
活动是在全市130多个区县局和驻京中央单位展开的。当时,东城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在百货大楼门前举办了消防百幅漫画、照片展,宣武区在市工人俱乐部举办了形式新颖的“消防赶集”,故宫博物院在神武门前设立了消防宣传站,为游客发放消防宣传材料。(1991年11月13日《北京日报》1版,《11·9 首次消防安全日》)
1991年11月13日,《北京日报》1版
从那以后,每年这一天前后,北京都会围绕“消防安全”这个主题,举办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消防安全活动。
1998年消防日,北京市消防局所属41个消防中队首次全部对社会开放,广大市民走进各消防中队,了解消防员们执勤战备、灭火抢险救灾情况,参观消防营区建设、内务、车辆装备等,加深了对消防事业的认识。(1998年11月7日《北京日报》1版,《“119”当天消防队对外开放》)
1999年消防日,北京消防教育训练中心正式向社会开放,市民亲身体验到了“火场逃生”的过程:模拟火场里一片昏暗,只有几个红色的疏散指示灯发出微弱的光亮。一阵烟雾袭来,体验者们纷纷俯下身,有的甚至匍匐前行,在消防人员的指导下,分别从不同的房门逃了出来。事后,一位体验者表示:“一般人很少能体验到真正的火灾现场,有的甚至没摸过灭火器。多了解一些防火、防灾常识,万一遇上起码有点儿心理准备。”(1999年11月10日《北京日报》7版,《体验“火场逃生”》)
1999年11月10日,《北京日报》7版
2001年消防日,配有烟雾体验帐篷、油锅起火实验装置、模拟119电话报警等装备的防灾指导车亮相北京街头,向市民普及防灾灭火知识。这是当时我国第一辆也是最先进的防灾指导车,被誉为流动“防灾馆”。(2001年11月8日《北京日报》5版,《流动“防灾馆”明日上街》)
随着消防日活动的举办,消防安全意识逐渐在人们心中树立起来。如今,京城的消防安全活动已举办30多年,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宣传时段也早已不限于消防日,而是扩展到消防周、消防月了。
除了灭火还参加紧急救援
1996年11月9日,《北京市消防条例》实施,明确提出“公安消防在保障灭火执勤备战力量的前提下,应当积极参加灾害救助和紧急救援。”从此,消防员的肩上多了应急救援的法定责任。(1996年10月7日《北京日报》6版,《市民又多一条求助渠道——119》)
1996年10月7日,《北京日报》6版
1997年秋天的一个夜晚,丰台区右安门外大街幸福路3号楼旁,近10米高的两节大烟筒被大风刮歪,对周围民房造成严重威胁。居民们赶紧拨打了119,5分钟后,市消防局一支队指挥车和东经路消防中队抢险车相继赶到现场。由于烟筒严重老化,只能用绳子将其拉倒,消防员冒着生命危险爬到烟筒中部,捆好绳子,最终化险为夷。(1997年10月20日《北京日报》8版,《消防战士顶风排险》)
居民出门遛弯儿忘带钥匙回不了家,也向119求助。数据显示:仅2001年,红庙消防中队就给群众开门183起,其中6月初至8月底的三个月就有77起。(2002年6月11日《北京日报》7版,《119成了开门人》)
2002年9月11日,《北京日报》7版
2002年2月,王府井一商店前36米高的高空蹦极塔发生故障,两名蹦极座舱内的游客悬挂在十几米高的半空中,由于惊吓过度高声尖叫。消防队云梯车迅速升梯,帮助两名游客顺利脱险。(2002年9月11日《北京日报》7版,《119抢险救援急先锋》)
今年夏季,北京遭遇极端强降雨,消防救援人员闻“汛”而动,全力转移受困群众和车辆。7月31日上午,门头沟区潭柘寺消防救援站接到报警称,南辛房村有群众被困,其中不少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当时,进村道路已被洪水淹没,消防救援人员只能让受困人员坐在拉梯上固定,随后肩扛拉梯,沿着绳索通道一步一步将他们转移至河对岸安全区域。经过26个小时昼夜奋战,南辛房村169名被困群众获救。(2023年8月2日《北京日报》6版,《消防营救转移群众5000余人》)
2016年,消防战士在“119消防宣传月”启动仪式上为市民展示破拆技能。 孙戉摄
参与处置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参加洪灾、风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抢险救灾,参加重大交通事故的抢险救援……现在,119早已不仅仅是一个火警电话,而是人们在危急时刻最先想到的能施以援手的最美“逆行者”。
调度指挥“大脑”越来越聪明
近年来,119调度指挥系统不断升级扩容,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
2004年,119调度指挥系统拥有电子地图、移动指挥车、GPS定位等10个子系统,调度员可以根据不同灾害情况迅速协调与相关部门合作,并指挥消防车走最近的路赶到火场。(2004年11月3日《北京日报》7版,《全市消防车将加装GPS》)
2004年11月3日,《北京日报》7版
2008年,第四代119消防通信系统投入使用,该系统设置了120条报警电话线路,能够分别与110、122联网,实现同时接警三方通话,如果一方接警电话饱和,另一个接警平台可以立即补充接警,极大地提高了接警能力。(2008年2月6日《北京日报》2版,《第四代119消防通信系统投入使用》)
2010年,消防部门开发出一套可将抢险救援现场情况实时反馈的火场图像采集传输系统,可以把灾难、事故现场视频传输至119指挥中心或指挥车,指挥人员可以更准确掌握事故动态现场,随之布置抢险方案、调集救援力量,避免了消防力量“小题大做”或“不够用”。(2010年2月9日《北京日报》7版,《消防借3G直播抢险现场》)
2008年2月6日,《北京日报》2版
2013年,作为辅助报警手段,微博、微信正式纳入119火灾报警系统。市民通过微博、微信报警,消防部门了解火灾情况后会第一时间妥善处置。(2013年6月29日《北京日报》6版,《发微博微信也能报火警》)
伴随着森林防灭火职能的调整改革,2019年,森林火警电话12119调整到119指挥中心。此前,园林部门接到火情信息一般先报告给属地政府,再出动救援队伍,并同时报告到区应急办。12119电话调整到119指挥中心后,市区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可以第一时间核实、响应、先行处置。(2019年10月30日《北京日报》6版,《航空应急救援队年内建成》)
2021年11月9日,通州消防支队联合环球主题公园共同开展“火焰蓝领航”环球巡游活动,宣传消防安全。 武亦彬摄
2018年,随着公安消防部队退出现役,消防员的制服变为“火焰蓝”。时至今日,119既是消防救援调度指挥平台,更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这一抹“火焰蓝”仿佛一道紧固的安全屏障,时刻守护着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贾晓燕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