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欧阳文 赵倩文
程砚秋故居现状。摄影/张淙洲
程砚秋故居位于西城区新街口街道西四北三条39号,1984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它如同一面沧桑古镜,静静地守望着时光流转,述说着那悠远的历史。
西四北地区居于北京市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也属于古都风貌区,是历史文化街区中的13片文化精华区之一。程砚秋故居作为历史名人故居,是有文化底蕴、有活力的历史场所,对其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可重新唤起人们对老北京的文化记忆。
程砚秋先生的居所中,西四北三条39号(原西四牌楼北报子胡同18号)是他晚年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从1937年至1958年逝世,他在这里度过了21个春秋。他的书斋名“御霜簃”,经常接待各界名流,如周扬、田汉、洪深、夏衍、马彦祥、陈叔通、马寅初、马叙伦、李济深等。
程砚秋(1904年-1958年),满族,北京人,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与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一起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11岁登台,工青衣,创“程派”。他先后用过艺名程菊依、程艳秋,字玉霜,后定名程砚秋,字御霜。日伪时期,他在京郊青龙桥隐居务农。1930年,程砚秋主持创办了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程砚秋先生担任过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文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四北三条39号的基本格局为坐北朝南,由二进院落组成,建筑面积约390平方米。故居的如意门位于东南角的巽位,大门两侧各有方形门墩。进大门,迎面有一影壁,前后两院由月亮门和垂花门相连。绕过影壁,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为程砚秋先生与子女亲手种植。第一进院有倒座房(即南房)四间、北房四间,这是程砚秋先生的会客厅和书房,名为“御霜簃”(御霜是芙蓉花的别名,又称拒霜),另有西厢房三间。
现在还住在院里的程家老三程永江先生说,前院三间半正北房就是当年他父亲的“御霜簃”。从他记事起,不管搬家到哪里,父亲都要对书房郑重安排,里面的布置他至今记得清楚:“1937年搬家到报子胡同后,父亲把书房安置在前院的北房,我记得屋里有沙发,茶几上铺着很漂亮的绿绒桌布。一座紫檀屏风,上面有金仲荪先生题写的诗。书柜靠东墙放,印象深的是里面那套线装本《四库全书》。西墙上有幅大中堂,是杜心武先生写的。正梁上挂了邵章先生为我父亲题的匾‘雅歌投壶谈棋说剑之轩’。”程永江记得,每年入秋,父亲总会在书房里插上桂花,满屋生香,访客纷至沓来,均在书房接待。
穿过月亮门和垂花门,便来到了后院,院里抄手游廊连着东西厢房,院中央设有大天井,左右辟有花坛。院内点缀着梨树和青竹。故居正院的三间北房内部布局为两明一暗,东侧为卧室。故居内部保持着原始格局和陈设,仍然保存着程砚秋先生生前用过的戏装、剧本、古旧家具、图书、学习生活用品,以及国内外友人赠送的纪念品,完好地呈现了往昔风采。
程砚秋先生的故居,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文化的灵魂。这座充满韵味的老院落,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旧时文人雅士的意气风华。
(原标题:程砚秋的“御霜簃”)
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u06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